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人生小片段] 隔離中再讀《憂鬱的種類》

當每日確診人數總是在3萬、4萬、5萬之間來回擺盪,
一開始還疑惑,每天真那麼多人陽性?!
當至親好友逐一確診,
此時,若想維持既定的人生步調,
則快篩兩條線的存在,
不遠矣。

我就知道遲早有一天會確診。
這種見怪不怪的「我就知道」,正是《憂鬱的種類》想傳達的,
不是憤世嫉俗,也不是悲觀主義,
只是清楚明白,沒有甚麼天選之人那回事。




確診前,記得某天腦中曾一閃而過,「足不出戶的居家隔離日子,會不會很難熬?」
確診後,才明白想像與現實間的差距。
當困在發燒、全身無力、咳嗽、喉嚨痛、頭暈種種症狀的軀殼內,
當閉上眼一覺到天明成為奢望,
相信我,難熬的絕不會是數饅頭的日子......

於是,前四天,就是躺平、吃點東西、吃藥、繼續躺平,
反正陰雨天也調和了明亮與暗夜的色調,
錯過了日昇月移,但完整記住了身體的戰役。小結。


健忘也許是憂鬱的特質?!
第六日,當頭不再因大力擤鼻而暈、心開始能專注讀下幾行字,
當更有餘力注意陰鬱微涼的天空,
那心眼明亮的洞察力這才又冒出頭。
明明過去喜愛陰天勝過晴天、雨天,
怎麼現下這般陰沉,惹人不安。

這時候,再讀書中〈成就與憂鬱〉,好像有了答案。

三天連假後的上班日,我的居家第七日。
此時,
大腦強烈反對平靜、放鬆的狀態,這威脅到它的生存。大腦最多只能應付一兩天的休息,之後又會開始無盡的擔憂和質疑。大腦會再次要求我們為自己負責、追問我們生命的目的、質疑我們是否有價值或足夠體面、質問我們有何存在的權利。


儘管這篇是描述功成名就之後,無所事事的難熬,
但套用在隔離期間的靜默,周邊僅殘留鍵盤敲打的對話及輕爵士背景音樂,意外應景。
當沒有早上八點半的會議、沒有修改建議或章節截稿期限能轉移注意力,於是我們不禁開始思索自己無關緊要的存在。


「工作存在的目的,是保護我們免受絕望與煩憂的殘忍摧殘。」
或許是有幾分道理。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跑步運動體質也有能幫助快速恢復
天選之人我還沒中

shih-wen's life 提到...

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