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

[2017 北大長跑會內邀請賽] 敬,我懷念的喧鬧青春。

離開政大算算也快10年,
身為並不熱衷參與系友會活動的局外人,
暫也不想重拾書本,
欠缺各式回到校園的理由。

這幾年少數幾次重回指南路,
為的是那令人念念不忘的「滇味廚房」,
這才發現,
時時重溫的味覺記憶,是眾多回憶中最能輕易說出口的情感。

今天過後,
雨中奔跑於環山路的風景,成為懷念母校的另一種印記。



【2017北大長跑會內賽 第四屆
賽事日期:2017.6.18
賽事路線:憩賢樓--環山路
賽事距離:耐力組 16K


遲到的我們,別人都早出發去了~~
感謝北大長跑的經緯邀約,
落大雨不停歇,卻有著「要遇到颱風才會取消」的斬釘截鐵
掛了保證的風雨無阻
搞得一群人都熱血沸騰,引頸期盼,導致失眠(其實只有我?!)。 

早耳聞聲勢浩大的北大長跑團,
此次不限於會員的邀請賽,除了備有西瓜、香蕉、麵包、咖啡、冰品、啤酒、運動飲料、純水,
跑完還能到游泳池更衣室享受熱水澡,
更有運動筆記的當家攝手捕捉跑者英姿,
天啊!這服務會不會太週到,
讓掛著兩串香蕉來跑步的我,著實汗顏到只好把手邊食物通通吃光光,
才不枉主辦單位的熱情招待~


邊遺憾著唸書時跑步魂尚未啟動,要是當年能盡地利之便善用環山路練習......
思緒邊飄到這條路上許久未見的小徑、設施,
猛一望,
「環山路上甚麼時候多了這麼一大棟的教室??」
「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如此拗口的稱號,座落在環山路不多不少正中間的地段,
門可羅雀應是它的宿命,
要真費心思量為何如此安排,恐怕會導致理智線斷裂,
只好把專注力擺在何時會相遇的下坡路上;
也感恩最終戰勝心魔,跑足4圈環山路才收工,
趁著雨漸歇的片刻,細細觀察這幾年錯過的政大校園,
那聽說馬腳會交換的後山蔣公銅像、曾上過課的道藩樓、百年樓,貼滿社團訊息的風雨走廊,前往山上排球場(或男生宿舍?!)的公車站牌......




這張張照片,用我最心愛的方式,
留下當年在校園內沒能捕捉到的活動軌跡,
留下燦爛笑容的同時,腦海中也撈起這些路線上的點點滴滴,
穿著高跟鞋趕著下山上課的窘境、大一那年曾經打工的校內餐廳不知是否安在、當年經常出入的後山停車場如今人事已非,體育課的戶外游泳池也早已改裝為室內溫水泳池......

感謝主辦單位勾起的年少光影,
回憶,需要時間的渲染。

敬,青春無敵。

[那些說不定的人生片段] 少女時代的家政課

曾經,我也是廚藝了得的少女。
圖片|Designspiration
高中三年哪門課印象最深?
除了看到唐詩宋詞,仍會憶起當年國文課堂上詩歌吟唱的搖頭晃腦,
每次打排球到天色全暗才依依不捨回教室晚自習的放學之後;
事隔多年,
高中時期的課本早就不知紙類回收再製多少次了,
飛撲救球的戲碼如今也只適合存放在腦海中,
書桌裡,仍藏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
翻動內頁的手指頭,還會不小心抹到麵粉碎屑、調味料漬的痕跡隨處可見。
扉頁早已斑駁蒙塵,
高二的家政課
是最朝思暮想的吉光片羽。


至今還記得,洗手作羹湯前,得先聽老師紙上談兵一陣,
耳提面命地交代注意事項,
「玉米粉必須要用滾水混入,揉麵團時間要多於攪拌時間......」
筆記上密密麻麻工整的字跡,不同墨色的重點提示,
像極小學生校外教學前一晚,仔細清點整齊擺放隔天要帶出門的物品,
比鬧鐘鈴響還早起的無須叮嚀。


有道是,家中有無敵萬能的媽媽,就有多無能懶散的女兒。
終於,在家政課看到一絲曙光。

記得那道步驟簡易的「螞蟻上樹」後,興沖沖地回家說要幫大家加菜!
完成小巧玲瓏的綠茶竹葉粽後,嚷嚷著端午節我也要幫忙,包出有別於傳統的粽子!
品嘗完柔軟的檸檬戚風蛋糕後,纏著阿母說我也要買打蛋器、磅秤、量匙等西點廚具,邀請同學來家裡開個歐風小廚房~以後當賢妻良母時才好大展廚藝啊!

在還沒有愛料理的年代,認真的上圖書館、報章雜誌累積了各式食譜,
時不時的週末就把廚房搞得跟被轟炸過一樣,
要說成品多讓人垂涎欲滴是太矯情,
三不五時是賣相不佳,只能安慰自己至少添加了感情,
入口倒也對得起濃郁的真心不騙。


在一所學生多是國英數學科拿到九級分的學校裡,
成績單上頭若能有九級分也應該偷笑,
只不過,我的科目是:家政跟美術。
圖片|Designspiration

小綠綠的傳統,
每次只要完成家政課的成品,
一定得分享給直屬班的學姐,
家政課結束後的休息時間,成為學妹拜碼頭的好時光。
回想起那段羞澀,
往往不知該跟學姊、學妹聊些甚麼話題,只剩相互關心學業的拘謹,
以及,那份從高二教室一路端著食物,迂迴穿梭到學姊班上的興奮,
在自己成為學姊後,竟也靜靜期待著學妹每隔一段時間的探頭招呼。


生活由小小的事件堆疊而成,卻能令人發出一種低微的眷戀和徘徊。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閱讀心得] 新創公司與政府機關的激盪

頗長的一段影片,但推薦給身在公門好修行的朋友。

TED-- How a start-up in the White House is changing business as usual


2016年,歐巴馬政府,「美國數位化服務」計畫負責人,談新創公司如何透過民間高科技、無紙化、簡化作業流程等創新方式,讓美國政府最關鍵的重要服務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頂尖民間企業眼中,我們認為應該已最能代表進步、民主的美國政府,其實頗為顢頇。

從矽谷覓得最優秀的科技人才,進入政府部門短期服務,與專職熱忱的公務員配對;之後戰略性的分配他們到最需改變的政策機構,並給予上至總統,下至機構負責人的全力支持。

在裡面待久的人,就算看到問題往往也無力改變,更可怕的是,許多人根本無視問題;由外而內的破壞式創新,則需要上位者的魄力。

當民間企業都已經進步到2017年了,不諱言,仍有公家機關養的人、制度、機制依然停留在自己方便,不思進取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年代。


送給已經身在其中,或想擠進其中的你,
"It's often the hardest things that are the most worth doing."
問題不在能不能,而是你是否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