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2021 臺北馬拉松] 疫情後,Enjoy the Reborn!

總是要等到鳴槍聲回音消散久矣,
侷促的步伐,無計可施的擁擠,
才知怨嘆,
怎麼不早10分鐘進入等待區的,
千金難買早知道。




【2021 臺北馬拉松】
賽事日期:2021.12.19
賽事距離:21KM
晶片成績:1:44:29

均速:4"52


撇除延期的萬金石,
這次臺北馬是疫情三級後,2021年第一場主動報名的賽事。
惦惦斤兩,疫情期間戴著口罩跑步的蹣跚狀態還未恢復,
幾個月來未超過15K的長距離練跑,每月僅以破百跑量收盤,
若參加半馬,只求別與2020長榮半馬的1:47相差過多,
實在沒有報名全馬的勇氣。


記憶中還停留在11月萬金石的人煙稀少,
卻忘了疫情後開放報名的臺北馬每年萬頭鑽動的人員滿載情景。
罷了罷了~
就好好當作測驗賽,看自己疫情解禁後,是否還能維持著體能吧!


前半段幾乎4分多速的毫不疲累,如此表現在近年沒特別追求速度的練習下,
很怕是氣溫上升前的曇花一現,
因此也未勉強自己再放開些,
一路上觀照著自我,邊觀察著氣溫變化,
沒特別要跑出甚麼成績,沒想要跟誰比較,偶爾關注攝手的鏡頭,
這樣到底,好極了。





在別跟他人比較的路上,已做得挺好;
但還是無法阻止自己每次賽事過程中,腦中不停的轉動、自我對話,
些許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擔憂與不確定,
在21公里途中上演,只會讓身體更加疲累。
期待一天能真正空無一物,單純專注於聆聽身體的內在聲音。



疫情後的重生,
願我們每場比賽,均能
享受每次輕盈的瞬間,均勻呼吸的頻率,
珍惜這無與倫比的幸福。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金點設計獎 GOLDEN PIN AWARD] 入圍就是得獎,CVM碳纖皮帶小徑車 is Uploading

「嘿,我剛好有金點設計獎的門票,你要一起去嗎?」
「我的CVM 腳踏車有入圍,我本來就有票哩!」
「啊啊啊!我怎麼都不知道你的作品有入圍......*$%@$%(!#」(以下省略300字)


就這麼巧,
原本是抱著前往設計界殿堂一探究竟的旁觀者,
搖身一變,成為公布得獎者那一瞬間,緊張萬分的家人。


早耳聞金點設計獎盛名,
只是沒想到一切竟如此盛大,堪比三金頒獎盛況。
邀請卡設計與包裝當然完整展現國內設計界功力沒話說,
頒獎現場雖然規模不大,但邀請陳鎮川王牌製作人,
打造出有如迷你版金曲獎舞台設計之輝煌與大氣。

頒獎人的陣容,根本金曲獎規模集結,
還以為 Alin、艾怡良、瘦子頒完獎,再順道高歌幾曲也是剛好吧,
結果真的擔任單純的頒獎人......
因為,擔綱表演的是魏如萱啊!靠近舞台極近之處,聽著你啊你啊、Have a Nice Day,
著實意外的享受。

頒獎人--瘦子

以「UPLOAD」為今年主題,主視覺的黑白雙色,
象徵著設計師們上傳的動作,模糊的畫面,顯示一切正在進行中。

精心設計的邀請函

老哥的入圍作品show在四個巨型螢幕時,
架勢十足啊!


儘管產品設計競爭超激烈,各種類型的商品匯集一堂,
CVM 碳纖皮帶小徑車鎩羽而歸,
但能在8千件、來自28國的參賽作品入圍,
相信已是對設計人最好的肯定。
況且,還有那一句 "You are my best!"
心已無憾吧~~



錯過頒獎典禮無妨,
更精彩的是,
老哥的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作品,
被選入設計展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中的展示作品。
培樺設計有限公司的「CVM™ 碳纖皮帶小徑車」,脫胎自現代單車造型思維和應用技術突破,運用極細和極粗的鋼管交錯詮釋幾何美感,並透過縝密焊接工藝達成極簡車架設計,打造城市單車新美學。

每次看展,多少都能激盪出一些火花,
觀展後,或許能回答策展單位欲與參觀者互動的提問之一,
「哪件作品讓你想去所在地旅行?」
我想,應該就是讓我騎著CVM環大台北一圈吧......

肯定是要找時間去看展的!


「2021金點設計展」展訊
https://www.goldenpin.org.tw/20211201/
展覽期間:2021年11月30日(二)至2022年3月6日(日)
開放時間:09:30-17:30(售票至17: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台灣設計館03、04展區



CVM™ 碳纖皮帶小徑車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velo.mini




最後更值得一提的是,主辦單位的伴手禮,
真是,
深得我心啊!

伴手禮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2021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擁抱第一個十年

一輩子,有幾樣興趣可以維持10年?
有甚麼活動可以樂此不疲(?)參加10回?


萬金石賽道上奔跑,是目前絕無僅有。


第10年參賽,許多老朋友一年一聚!


【2021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賽事日期:2021.11.21
賽事距離:42.195KM
晶片成績:4:19:12




許多選手賽前賽後內心OS應該都少不了這幾句,
「疫情三級這麼久,今年只求參賽不求破PB了。」
「賽前一天微雨,賽後一天濕冷,怎麼就比賽當天就剛好那麼熱?!」
僅6成多的完賽率,可見當天之酷熱難熬。


參賽多年,萬金石極少起跑前天已大白、地近乎乾爽,
原想著從3月延期到11月,理當能感受深秋的涼意吧,
豈知,才享受卸下口罩的暢快沒多久,
又將面臨4個多小時意圖使人棄械投降的硬仗。


過去,半馬後的孤獨時刻,
目光總在飄向蔚藍海水、片片波浪時,暫且緩解開始磨人的煎熬。
但這次,海洋再也無法直視,只因海平面上閃爍的點點亮光,太過刺眼,使人暈眩。


儘管照片中的光線如此完美,顏色如此飽和,
細看,回程每張照片不是低頭就是瞇瞇眼,
實在是頂頭豔陽刺得使人無法正眼迎向前方大砲啊!
難得一次,完賽後痠疼的竟非如往常的腰背,而是一路低頭閃躲烈日的肩頸......




跑馬拉松很感恩的一件事,每次都有專業攝影師幫你留影,
你的痛苦、笑容、高速飛騰或舉步蹣跚,身材勻稱或最近吃較好,
一張一張,都紀錄著每季、每年的變化。


參賽10年,從還算年輕跑到不復年少,
在回顧年復一年照片,試著擁抱自己真實的樣貌時,
想到很喜歡的一位健身教練幾天前IG的文字,
談到我們都活在媒體包裝下,大家都想保有更明亮的肌膚、更年輕的面容,
都苦於追求不老、凍齡的社會指標;
但年齡漸增,逐漸浮現的皺紋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嘛,
或許,我們要做的是,
讓自己能「優雅地慢慢變老」。
優雅地慢慢跑,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只是,還是不免俗地覺得瘦一點會更好 XDDDD)

2013年6K完賽名次

2021 一起跑下去~~




千算萬算,也沒算到第50場馬拉松會落在第10年的萬金石,
相較於我的神人朋友們,50馬只是個尾數,百馬也離我太遙不可及。
與此相較,
倒更期待能繼續優雅地迎接,
萬金石的下一個十年。

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讀書小感] 超級思維

「一個人是否擁有一流心智,取決於他是否在行事之餘還持有兩種相反想法的能力。」~史考特‧費茲羅傑 (F. Scott Fitzgerald)



所謂「模式」,我自己解讀為「用科學方法歸納出大多數人會做的事」。

要如何每次做決定都不單靠直覺,避免落入快思慢想的陷阱?
許多文章都洋洋灑灑列出厲害的策略、很多前輩都說做事要有方法,
然而方法何來? 本書作者歸納整理給大家。


剛開始翻閱可能會覺得,書中介紹300多種心智模式,資訊量也太多吧,根本記不住呀!
但其實很多都是不同學者不同時期,提出的類似模式,只需理解其一即可,
重點還是要能善用於生活中、內化為自己的思考方式。


推薦幾個覺得很受用的心智模式:

隨著一整天得做出數十甚至上百個大小不一的決定,總希望自己的判斷能精準、及時,不要出錯。

#「最尊重的解釋」(Most respectful interpretation)
在任何情況下,要盡可能用最尊重的方式去解釋另一方的行為,並暫且相信對方。

人總是習慣往壞處想事情,這是演化論的天性。
事情急了、對方講錯了,莫名被罵了,要能對這此抱持開放態度,先不做批判,這容易嗎這~~
誠實面對自我,算是個同理心相對薄弱的人,
但這模式提出值得一試的觀點—試著保持「好奇」,
你若保持開放的態度暫且相信別人,別一開始就使用責難的語氣,
也比較不會做出偏頗或不正確的判斷。

先不做批判。從30秒開始做起也很棒!


由此衍伸的 #漢隆的剃刀(Hanlon's razor)如果可以用不小心來解釋時,就不要歸咎別人是惡意的。
作者舉了個最實際的例子,特別容易發生在無法透過肢體語言、聲音語調解讀的網路空間,也經常發生於你我之間。
當你看到朋友line對話窗僅打了OK,千萬別沮喪,要認為對方很忙,覺得不是故意輕視你。
諸如此類的內心小劇場,相信大家三不五時也經常上演 XDDD


這兩模式都是為了克服所謂的「基本歸因謬誤」,讓我們透過練習,不將他人的行為歸因為內在或基本的動機。


若身為主管,推薦第7章,面對衝突時如何尋求最佳對策,及第8章的創造高績效團隊

在進入實際該採取哪種模式行事前,先別急,
在此之前,「架構」情境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定義一個問題、建構一個情境,攸關其他人如何認知解讀。
不同立場的媒體,對同一件事下的標題南轅北轍,是最常發生的案例。
作者舉了找保母的例子,你可以用「市場角度」的情境來架構「你願意以每小時15美元的價格,幫我看小孩嗎?」,也可以從「社會角度」的情境來架構「你能幫我個忙嗎?」

2種情境也許都能達到效果,但講話的方式不同,聽者感受就大異其趣,值得深思。


大家或許聽過由美國NBA厲害球星組成的夢幻球隊,2004年奧運與金牌失之交臂,僅拿下銅牌的事。
與其找夢幻員工,不如建立 #十倍團隊(10X team)
上位者要精心打造員工適合的計畫和角色,要能體察每人細微的差異,讓優秀人才發揮獨特特性,幫助團隊有非凡表現。
例如,知道誰是 #狐狸和刺蝟(foxes versus hegehogs),刺蝟注重大局,只知道一件大事;而狐狸知道很多事,喜歡細節。

刺蝟在行銷角色上表現會較好,可以清晰簡潔傳達願景;狐狸則適合扮演戰略角色,可分辨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等細微差別。
你的團隊同時有這兩種人嗎?


而培養團隊,更需要知道何時可以授權,這時候可參考 #後果信念矩陣(Consequence-conviction matrix),有些事你對自己的觀點沒有信心,但後果的影響很低,這時就需要完全授權,讓同事有犯錯空間並學習!
知道何時可授權及有機會容許錯誤發生,真的是主管的必修學分呀。



大約還有298個心智模式沒提到,千萬別焦慮,
只要善用幾個工作、生活上記憶深刻的心智模式,好好練習,
等到內化於直覺反應時,你就得到它了。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創意人生] 蠟筆 VS 調味料?

若想到蠟筆跟削鉛筆器,
你會發想出甚麼創意用途?

或許,削幾片蜂蜜芥末薄片來嚐嚐?

Photo Credit: Food Crayon



那天看到 Shopping Design 的 介紹文章——

真心覺得這產品實在酷斃了!
以後出門在外,若覺得盤中飧、杯中酒少一味,
直接從囊中取出調味蠟筆削個兩三片刨花,
刨一刨,拌一拌,
薄得捲曲的刨花,賞心又悅目,。
極富童趣。


目前共有20種蠟筆口味可選擇,
不論是番紅花、黑胡椒、紅蔥頭、羅勒、萊姆,或是綜合的蜂蜜芥末、薑黃咖哩口味,
任君選擇,還出盒裝組合,有新鮮組合、酸甜口味組,以及吃沙拉適合的調味組,
削玩還能購買補充蠟筆,創新又趣味。

https://www.foodcrayon.com/en




每個禮拜畫畫都需要用到的削鉛筆機與色鉛筆,怎麼就沒能激盪出甚麼特別用途呢!
果真,創意無限。

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人生小旅行] 屏東二三事——斯卡羅影像展、縣民公園散步、日式刨冰消暑

溽暑汗涔涔,與熱帶的屏東相遇,
如何暢快消暑?

不外乎,
來碗堆天高刨冰、總圖吹冷氣看展,傍晚涼風走走縣民公園吧。

這張照片的白,可使體感降一度


日式刨冰【mimi kori ミミ - 小秘密】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民享路173號
營業時間:Mon-Fri  12:00–21:00;Sat-Sun  11:00-21:00





幾次拜訪的店,幾乎都是老房子改建,
磨石子地面、紅塑膠扶手樓梯,老古董皮沙發,
這兒,也是間有滋味兼具巧思的冰店。


因著天熱按圖索驥找到這家日式冰店,
咱點的三款刨冰,視覺效果極佳,賞心悅目。
只是原為避開紅豆特別選了黑芝麻,沒料到,
仍舊是滿滿一層紅豆鋪蓋。


紅豆雖不甚甜,終究未能改變喜好,
下次,其實一碗黑糖粉粿剉冰就大滿足矣,
約莫1/3價錢來著。


店內的復古,不知為何讓我有種日治時代,摩登咖啡店裡點客香草冰淇淋的時髦感,
頗適合剛開始約會,還不太熟的友達以上。





斯卡羅影像展【屏東圖書館總圖】
展覽期間:2021.08.14-10.24

沒錯過近來討論度極高的影集,又怎能放過在總圖展出的影像展。
影像展,顧名思義以劇照、海報為主,佐以簡單的人物側寫、劇中道具,些許文字,
沒有太多的歷史介紹,從劇中每個角色的認同或迷惘,帶出故事感,
這段期間若剛好路過,可慢慢邊逛圖書館邊看看照片,
還有時間,
強烈建議靜靜坐在與上回不同的位置上,幽靜看本書、翻本雜誌。

時間就該如此花費。










走路吹風【屏東縣民公園】
地點:殺蛇溪畔(東起縱貫鐵路,西至復興路,南臨和生路,北接台糖街)

今年初正式啟用,即獲許多雜誌大篇幅介紹的屏東新地景--縣民公園,
夏日時節,請務必傍晚時分到訪,避免烤人乾的副作用。


許多造景,若以平面視角,尚看不出端倪,原來需要俯視才能明白,
難怪散步時對好幾項設計摸不著頭緒,
原來,是因為角度關係啊~ 有需要可先看雜誌文章介紹,以領略其設計理念。


縣民公園最最讓我讚賞的倒不是保存台糖舊紙漿廠的遺址,或鏡面水池,
而是沿著殺蛇溪畔的線型步道。
步道常可見,何奇之有?!


嘿,從頭到尾逾1公里長度,充足的夜間照明,不太多的散步人潮,
是目前為止在屏東遇見,最佳的練跑場地!
決定,下次帶雙鞋子繼續來此練跑~~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人生小片段] 防疫日常小感

那天被問到「三級解封之後,最想做哪三件事?」
下意識脫口「上畫畫課、風櫃嘴練跑,餐廳吃肉喝酒去!」
幾個尋常日子中平凡,甚至有時會讓人痛苦的相約,
疫情之下,已演變為再三懷念的想像。


再深入思索,
或許我真正想要的,只是跳脫這段期間,長期待在一處的一成不變。



上班、下班,採買、運動,都是在同一個行政區內完成;
避免長距離移動,幾乎沒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自然哪兒也去不了。

「每天都做差不多的事情,會不會很無聊?」
最近問了幾位朋友同樣的問題,
會這樣問,顯現內心緩慢滋長的無聊感,已快壓過開發新菜色的新鮮感,
也庸人自擾,會不會除了我之外,大家其實相當悠然於疫情下的穩定......



自我認知明確且無懸念——耐心,與我相隔甚遠。
容易對很多事情產生興趣,但往往無法維持太久,
要我長時間維持同樣頻率做相同之事,
除非有強力的外部問責機制,或內在理智因羞恥心,已到達某種境界,
否則,難啊~
也無怪乎對於每週幾條固定路線練跑、固定閱讀、料理三餐的日常,易感貧乏。



手邊有一本MASA的簡單料理書,YT頻道很早前也訂閱,但常只是擺著~
三級後,單看圖文解說的料理書實在過於單調,
才開始認真觀賞影音食譜。
果然,
觀看 MASA帶著口音的旁白,與不算太繁複的步驟(前提是要先過濾出適合沒耐心傢伙的菜色),真是有益身心健康!
也養成收看其他食譜的習慣,IG、YT、愛料理真是取之不盡......
原來,疫情期間,連觀賞食譜影片本身,都是療癒無比的小確幸呀~~~


其實,幸福不外乎,
採買、備菜、下廚,然後用10分鐘片刻解決那道料理,別忘了佐餐酒,
如此迅速而確實地存在。

(順時針:骰子牛排、咖哩蘿蔔燉肉、氣炸蒜味雞腿、雞肉親子丼、醃肉片蘋果漢堡)



在況味津津品嘗料理同時,殷殷期盼後疫情生活盡速到來,
相信定會更加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尋常風景。



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讀書小感] 日治時期,究竟體驗了哪些西方文明?

若想了解日治時期大至公共事物、社會生活、教育文化,
小至日常生活飲食、體育活動等各種台人生活,
陳柔縉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是本可輕鬆親近探索的小歷史。



有個主題「體育活動」讀來甚感有趣。

延續中國傳統重文輕武觀念,到清末為止,台灣社會可說還缺乏現代運動的觀念。
所謂「動」,大概只有庶民階級的勞動,而無「運動」。
書中引述故總統嚴家淦曾被朋友勸要運動時的回答:「人生五臟六腑分布胸腔之內,自然妥切,為何要用外力,使它動盪不安呢?」

這,著實是個大哉問!


傳統價值觀認為,不動身體才能確保安全。上層階級,長輩總會特別保護長孫長子,吃飽穿暖、動輒得咎小心翼翼的「消極性保護」,
不准海泳、不准騎腳踏車、不准爬樹巴拉巴拉,
深怕一個不小心......





日本統治台灣後,也把西方文化「體育活動」挪移至此。
除了各項西方體育技能,網球、棒球、做體操等,覺得最特別的,是當時的入學考試,部分學校除了學科外,還必考體能測驗。

日治台灣三大職業學校之一的嘉義農林學校,......體能測驗過關才能筆試,包括「一百公尺、一千五百公尺跑步、跳遠、擲遠與引體上升(拉單槓)。體能不好的,不管小學成績再好,一律淘汰。」


看完倒覺得這樣五育並重也蠻好的~
與其學生時期對於體育課總興趣缺缺,用生理期不適跳過跑步、游泳,哪裡痛哪裡受傷免去練習,
長大後才因一把年紀,終於明白持續運動的重要性,花錢強健體魄努力塑造新習慣。
不如從小就(被迫)養成這不得不的存在,
也少了成人後的習慣養成之路,煎熬。
特別,在這疫情紛擾的世界,
健康的身體才是根本呀!


現在,得糾結是不是該去跑步了~~
 

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讀後小感]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飲食想望

最近討論熱度很高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敘食物寫親情,可當散文品味,文字清新深情,
能當食譜實際下廚,又可作為食記按文索驥、併得推薦老店,
情感與實用兼具,
是本季回味再三的讀物。



洪愛珠寫許多有故事的菜色,自小吃的切仔麵、乘載與外婆母親的大稻埕、蘆洲共食回憶、
也寫粥麵粉麵、年菜、宴席、茶點與購物,
讀得津津有味,也順勢回味起記憶。


文中提及蘆洲切仔麵、湧蓮寺的人潮,
想起多年前某次到蘆洲跑行程,結束已近中午,
嚷嚷著餓肚,來去吃在地嘛!
二話不說,司機熟門熟路彎進巷弄,
但前後左右都是賣切仔麵,到底該選哪家呀?
司機大哥眼明手快,指著斜對角的那一間,
平日中午,還得靠眼明手快的功夫,才要得一張桌、叫上一碗麵的熱氣蒸騰來著。


依稀記得,當天是吃油麵的切仔麵。
這麼多年怎還有此印象?
行程緊張空檔,倒沒多用心體會切仔麵的純粹,湯頭的鮮美,
單純因為,從小到大,
麵店菜單中若有選項,從來都是找尋油麵以外的麵款,
粿條、米苔目,絕選;或有意麵,也可接受。
只有趕時間、沒選擇情況下,才會合群地配合點油麵。
從小到大,沒有例外。

粉麵之中,米苔目的樣子特別氣質,雪白細膩盈盈反光。得勝街的米苔目是極簡版本,不擱肉燥。清湯中浮著白色米苔目,祖母綠韭菜,翠青色芹菜末,一把蓬鬆新鮮的油蔥酥,頭光臉淨那般好看。乾米苔目,全無厚醬,以碎蝦米混一點油蔥酥,點豬油,即很香,滋味非常俐落。本地人內行者,點乾的吃。
光看作者形容,
是不是現下就想來碗米苔目呢!


而亦可作為涼品的米苔目,洪愛珠說,遇冷比起熱食更有嚼感。米香雖有,而其實淡。若糖漿味重,或配料花樣太多,米物就掩掉了。

傳統家庭式的路邊攤刨冰現已少見,
但好在周圍尚有小南門粉粿米苔目豆花,能聊表心意,
少糖少冰,聞得豆香,嚼得粉粿彈性,與米苔目細細淡淡的香氣。


書中描述食材不少,但對其中的Q彈的食物們特有感,
只因自小舉凡麻糬、芋圓、珍珠、粉粿、米苔目、腸粉、地瓜球,
彈牙有嚼感的,都是榜上有名的喜愛。
還有看了這書才知道南洋有種食物叫 Chendul, 「煎蕊」,或珍多,玉綠色的涼粉條,貌似米苔目。印象中似乎有在美食節目中出現過,雖從未嘗過,但光看就覺得一定好吃清爽。



於是,
閱讀中,要入眼的除那津津有味的食記,
還得分神給記憶中的滋味,人情味,以及標註於千萬里外的口味,
煞是忙碌。


想著,
疫情解除3級後,
蘆洲湧蓮寺附近,那碗米苔目。
應是可啟程的,想望。

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人生小片段] 寫在40第一天。

每年這一天,彷彿歲末年終之際,總要不免俗來趟回首過去,放眼未來的儀式,才算完整。


疫中,哪兒都去不了的時分,

細細回顧,也挺好的。



熟悉多年的3字頭,竟就這麼過了。

而今而後,得習慣另一個數字,十年相伴。



似乎有過那麼一段時光,對許多人事物總有說不上的堅持,也給不出啥理性的緣由。

每場馬拉松比賽都要搞到氣力放盡,才對得起自己;都忘了量有高低,肌肉才有機會喘息,不易受傷。

講沒三句話就易動怒,每每爭吵都想要贏。都忘了面對家人,或許還有更睿智的相處之道。

遭逢不公不義,總捶胸頓足,許久不散;都忘了善待自己,「不以好惡內傷其身」,方為自愛。



無常的事,過去都是新聞上的遙遠;這幾年,突然變為身邊耳聞的不忍。

年歲有之,無常也近之,

輔以,疫情之下,人皆渺小;

更能珍惜尋常,活在當下。



不惑已至,還未能有孔老夫子的智慧,人生的迷惑、不解,存在依舊。但已深知,幸福置身於日常瑣碎裡,是每天生活的常規、觸碰、凝視,與共進晚餐。



說到這兒,就想起近期所讀洪愛珠寫家中事,寫飲食味道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其中〈吃麵的兆頭〉,透過邀約吃飯,實則端詳身邊男子,是發乎情,或僅止於禮。



「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有我趨吉避凶的直覺,和頻繁進出本地寺廟,可能的庇蔭。總之見識過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事先有兆,不必自欺欺人。」


(後來才知,她終得吃麵和生活的同伴,原來就是小日子裡的中年大叔黃威融啊!)


她與他一同前往的,是蘆洲切仔麵。要我,應是帶去忠誠牛肉麵吧!完全懂她所說,「約人去吃切仔麵,意思近乎於,家裡隨便坐坐,吃個便飯。」,自己人來著。



若有心願,求一位吃肉喝酒的同伴就不錯了。



值此疫情,只示範一次,如何大口喝酒吃肉慶生去。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人生小片段] 慢慢相逢,哲學路上

長久以來,讀得雜,
歷史喜歡、社會科學類常接觸、文學偶爾品嘗、財經科普也想了解......


近一兩年,紛雜的喜好依舊,但書架上慢慢累積愈來愈多同一領域書籍,
不約而同都是偏形而上的哲學思考。
諸如「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這種詼諧人生小語的《生存的12條法則》
探討10個「為人」哲學命題的《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
一位法國女人在日本生活多年體驗出《理想的簡單生活》
讓你能夠更坦然面對人生的《生活的藝術》
從懂得如何吃,就是懂得如何生活的《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原來心智也需要重訓的《告別玻璃心的女力養成指南》,以及最近
教你如何能在愛裡無傷的《解愛》等等。


Image by Olya Adamovich from Pixabay 


其實,若讀通了,
會發現這些書透過不同媒介、故事、或東方或西方的經典,轉譯同一件事—
好好愛自己,且好好活在當下。


如此簡單之事,你我都懂。
但為何,心靈成長書籍越發蓬勃多產?
可見,
說得簡單,看見有多困難。


很喜歡《生存的12條法則》法則4—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說的,
就算我們在別人眼裡似乎過得很好,但我們依舊辜負自己且活在失望之中。
或許我們在外人眼中,有不少令人稱羨的條件,但為何仍會感到空虛、失落或不開心?
書中說得直白,
「人生沒有甚麼問題,有問題的是你。」

如此單刀。

或許你需要認真地重新調整價值結構,
或許你想要的東西阻擋你看到別的可能性,
或許你把目前的欲望抓得太緊,導致你無視別的東西,甚至是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改變,
而是,何時想要改變。
「只有你自己想要改變的時候,一切才會有所不同。」


光要減重3公斤,需要搭配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以及正常作息;
想馬拉松均速快個10秒,得要認真練習、配合重訓、心肺訓練;
若想信筆作畫,需要時時刻刻培養觀察力與不間斷的練習。

每一次的進化,都要花費幾多心思、毅力,你懂的。
又怎會覺得,改變固化思維、跳脫信奉已久的人生價值觀,
能手到擒來!?


改變自己,一點都不簡單。



要想做到莊子所說,「不以好惡內傷其身」
不因為太愛或太討厭一個人,就傷害自己的身體,
最好,能做到「無情」。


「無情」二字,乍看冷漠,但絕非要我們當個無感情之人,而是不要讓自身深受情緒所影響。

只是,有情之人要做到無情,談何容易!
年少時覺得性情中人的大喜大悲,好性格呀~
但年歲漸長,慢慢知道,心境大起大落,有多折騰人。
不惑之年,更能感受莊子說:「哀樂不易施乎前」,莫讓任何的快樂傷悲來攪擾內心。



過去工作好動,思緒浮動波瀾起落,難獲得平靜,自己也從未把心寧平穩當成目標,
甚至,冀望他人來賜與平靜,由他人的肯定提供養分......
是一段總想往外尋求的旅程,
如此妄想,想當然不可得,也好在並未得。

也許,我們都得歷經過一些甚麼,才懂得覺察自己,
若總一帆風順,應當是與生俱來即通曉如何與自己相處的幸福人生吧。
但,會不會順遂久了,反忘了那些自我對話的必須,
陌生了獨處時,賦予自己的能量?


不怕,有這幾本書的相伴,
或許,能離莊子說「用心若鏡」靠近些。
沒有偏私、沒有執念,
不苛求,卻也別忘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