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荷蘭.阿姆斯特丹] 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 PART I: 林布蘭,與這座館

「我會為了看林布蘭的作品一直到訪。」—德國藝術家 卡特琳娜葛洛瑟(Katharina Grosse)

阿姆斯特丹的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
是整趟行程中,名列喜愛排行榜冠軍的美術館。
其館藏之豐、建物之磅礡,
與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Museo del Prado)不相上下。

攝影師汪正翔在《新活水》專欄中曾說,
把拍照從旅遊當中抽離,我們會覺得整件事有點不踏實。
對應到我的情境則可解釋成,
光倚賴記憶的吉光片羽,太不靠譜;得靠照片,擷取記憶的痕跡。
偏偏,普拉多美術館內禁止拍照!
能拍照的荷蘭國立博物館,
踏實多了。

建築本體ㄧ美不勝收! 

【國立博物館 Rijksmuseum】
票價:22.5€ (2023.10 網站票價)
官網:https://www.rijksmuseum.nl/en


值得介紹與記憶的點實在太多,建築物、空間設計、畫家、畫作、瓷器、娃娃屋......
腦袋瓜想抽取的太多,但若一次寫完可能也半年後了。
慢慢回想成篇,
就彷彿又逛了博物館幾回,
也挺好的。



🔍建築外觀及室內設計  前衛又古典

自1885年啟用的國立博物館,終於從2003年起整修擴建,歷經10年方完成。
至於為什麼整修如此久?則是另一個故事了。
上百萬件的館藏藝術品,精挑細選登場後約莫8,000件,修復後呈現你我眼前。


建築本體磅礡氣派,下方拱門的自行車道在最初規劃時就是必要元素,
因彼時博物館將作為連接舊城區與新住宅區的門戶,
相當有都市設計的概念!

藝術與生活,相依相生。


這日因阿姆斯特丹馬拉松在即,道路管制已然啟動,
拱門前,還遇見騎腳踏車民眾因被擋下而與交通警察爭執不下,
捍衛著自己的單車權利吧啦吧啦~


而幾天後的馬拉松,跑經拱門時,
不由自主冒出「我正百分百體驗著荷蘭的藝術與生活哩」的美妙感受!
(會如此美妙應該也是因為才起跑沒多久 XDD)
難以言喻。

2023.10.15 Amsterdam Marathon

對應著外觀的古典,一進入大廳,
又滿溢著現代氣息。
屋頂鏤空的大廳四通八達,斜坡、階梯、樓中咖啡廳皆有之。
身為第一次到訪旅人,
迷路乃必然體驗,正好探訪誤入之展間,一探究竟。


隨著時間推移,博物館內逐漸人聲鼎沸,
各國觀光客、學生團體紛紛湧入,平常日上午,
連咖啡廳都一位難求!




🔍 根本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絕美圖書館

這間以建築師庫柏斯命名的圖書館—The Cuypers Library
迄今仍是荷蘭最大、最古老的藝術史圖書館,共有約45萬件藏品。
可從2.16室進入圖書館的走廊欣賞;但若要閱讀,則需要預約。

一推開2.16室的玻璃門,
時間彷彿暫時停止,連呼吸都立刻變得小心翼翼,
似乎一腳踏進了某奇幻空間,或是某部電影的搭景。

The Cuypers Library in Rijksmuseum

一抬頭,感受到充足的日照,這可是來自於建築師的巧思。
閱覽室上方的大天窗,今日看來或許蠻常見,
但在當時可說是相當新穎的設計,讓讀者在白天時不用使用蠟燭或煤氣燈閱讀。
此外,上方牆壁漆成淺色,也是同樣道理,盡可能反射更多的光線。


對曾在大學圖書館打工的我來說,這裡根本是夢寐以求的工作場所(如果不會過敏更好);
對於電影迷來說,那鐵製螺旋樓梯、擺滿珍本的書架、高聳的大廳,
根本是哈利波特電影場景來著!
一不注意,可能隨時都會有本古書從架上飛出,自動翻頁,
還會跳出幾張會對你眨眼、搔首弄姿的照片~


這棟建築物還有好多值得研究的知識點,
博物館完全明白如何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官網上有許多有趣的文章,例如,〈關於博物館建築不可不知的 10 件事〉 ,
讓有興趣者能繼續挖寶去。




📌《夜巡》(The Night Watch, 1642)
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展間:夜巡畫廊(Night Watch Gallery)


想一次全覽所有經典是妄想,早早擬定路線策略才能有較佳觀畫品質。
一開館,就先直奔2樓的榮耀畫廊(Gallery of Honor),直衝到底,就是鎮館之寶——
《夜巡》。
此時人煙稀少,夢寐以求!

經過榮耀畫廊,走到底就是夜巡畫廊

不巧《夜巡》正因研究所需,被玻璃帷幕所包圍,整整相距至少5公尺之遙,
只好安慰自己,這幅長寬4公尺的巨型畫作,
的確是要後退幾步才看得清楚。



林布蘭1606年在萊登出生,於阿姆斯特丹嶄露頭角,是荷蘭極具開創性的畫家。
應說他生逢其時、正值荷蘭黃金年代,當時已是全歐洲最大貿易城市的荷蘭,中產階級與公會組織蓬勃發展,也為他帶來不少商機。但據說揮霍無度,臨終前潦倒落魄,人生哪~

先撇除人生際遇,被譽為「黑暗王子」的林布蘭,對光線技術的運用出乎奇技,
據歸納,林布蘭的畫作特色有以下三點:
  • 動感:過去的荷蘭群像畫構圖較一板一眼、偏向直鋪直敘的呈現;林布蘭的群像畫充滿動感、人物表情生動
  • 光影:林布蘭畫作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強烈的明暗對比強調主體、引導視覺
  • 深刻:從畫中總可以感受主角內心的強烈情緒;相較之下,在維梅爾的畫前,我們好像是個旁觀者、窺視者

關於《夜巡》的分析文章汗牛充棟,可慢慢研究,自己多看幾次就會對畫面唯二最亮的部份給吸引,
那位被視為吉祥物的小女孩,據說是以林布蘭妻子的容貌繪成;
而林布蘭似乎也把自己畫進去了,找得到他在哪裡嗎?!

林布蘭 《夜巡》(The Night Watch, 1642);圖片來源:Rijksmuseum  

 
 
📌《扮成使徒保羅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as the Apostle Paul, 1661)
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展間:榮耀畫廊

林布蘭一生畫過40多幅自畫像,這是唯一一幅以聖經人物為造型的。
手中的書卷與脖子後的劍,正是使徒保羅的標誌。
來自左上方的光線,對比除此之外的陰暗,
凸顯了55歲林布蘭的臉龐。
厚重的油畫感,也是他晚期作品的特色。

《扮成使徒保羅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as the Apostle Paul, 1661)


📌《自畫像》(Self Portrait, 1628)
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展間
:2.8

對照他22歲時的自畫像,儘管還未至阿姆斯特丹發展,
已能看出日後成名的才華--對於光影掌握的精湛技巧。
那捲髮的技法, 是使用畫筆末端在未乾的顏料上畫出捲髮,以凸顯捲髮對應出的光線。
應該少有人的自畫像,會把自己大半臉龐都埋在陰影中吧,
容貌清晰與否並非重點......
這是他測試光影的實驗作品。
 
是幅相當有意思的自畫像!

《自畫像》(Self Portrait, 1628), 圖片來源:Rijksmuseum
 
 

📌《質檢官員》(The Sampling Officials of the Amsterdam Drapers’ Guild, 1662)
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展間
:榮耀畫廊

這幅寬超過2公尺的畫作,充滿動作的臨場感,
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
就像不小心打開了門,打擾到正在開會的官員們,
左二的男子,是要坐下還是起身呢?
也引發許多不同解讀。

林布蘭知道這幅大型畫作會被掛廳堂牆上,人們會仰望著觀賞,作品的高度將超過眼睛水平,
於是作畫時採用仰視視角,
讓每位觀者都能感覺到,畫中那4位盯著前方的人,
都在看著你!


《質檢官員》(The Sampling Officials of the Amsterdam Drapers’ Guild, 1662)


📌意猶未盡或尚未來訪 也別擔心

若想回味精采絕倫的館藏作品,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禮品部買一本《指南》吧!
儘管不偌網站包山包海的資訊,
但能隨時隨地翻閱館中經典,是這行最滿意的紀念品之一。


還有還有,有部影片相當值得一看——【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The Art of Museums – Rijksmuseum, Amsterdam)。
行前還特地找了影片來看,臨時抱佛腳一番~

影片由荷蘭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擔任導覽,
以專業角度介紹博物館的藝術品,他在影片中說到,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反映了荷蘭歷史一段很擅長作畫的黃金時期,我們引以為傲。」
相信這正是所有參訪過荷蘭國立博物館的旅人,
共同的感想!

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

[西班牙.巴塞隆納] 從立體派到現實主義,一次滿足,畢卡索美術館

你以為他是立體派的始祖,他年少時的寫實作品才是了得;
你以為他專攻繪畫,其實他還創作了許多雕塑、版畫,甚至還是位作家;
大多數畫家一生作品有限,他卻是世上數一數二多產的畫家之一,高達三萬多件創作。

可以不欣賞他的畫風,但若有機會一覽其集大成之作品,
怎能錯過?!


畢卡索美術館(Museu Picasso)
就是這麼一處,來到巴塞隆納不可錯過的所在。

畢卡索美術館(Museu Picasso)

 


[畢卡索美術館 Museu Picasso]
票價:12€
官網:https://museupicassobcn.cat/en/


參觀之前,對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的了解相當泛泛,
與一般人熟知的差不多,是現代藝術中最知名的大師之一、立體派的始祖、畫作多產、高齡辭世,外加一輩子的風流倜儻。
《亞維儂的少女》、《三個音樂家》與《格爾尼卡》這類還能看出形體的作品,
尚可從中體會點意境或從背後的故事領略一二外,
其他以幾何輪廓組成的立體派作品,我是真無法理解其美感之所在......
順帶一提,上面三幅畫都不是待在畢卡索美術館喔!



👉館藏最完整的畢卡索早期作品  立體派之外的傑出創作

美術館中收藏超過5千多件作品,
除能了解畢卡索不同畫風的藍色時期、玫瑰時期、非洲時期與晚年時期外,
更藏有他最完整的早期作品,相當精彩。

美術館官網所精挑細選39幅焦點畫作,大多亦為其早期創作,
也是我在館內停留最久的區域。
包括15歲時第一幅大型畫作——《第一次聖餐》(First Communion)
16歲時在他父親指導下完成學院派畫風的《科學與慈善》(Science and Charity)、《自畫像》等,
儘管早期畫作尚謹守傳統風格,
但已能看出是位極有才華的年輕人!

《第一次聖餐》(First Communion)

正好遇到老師帶學生賞析《科學與慈善》(Science and Charity)



👉 仔細觀賞畢卡索如何演繹《侍女》(Las Meninas)

館內最知名展間,就屬展示畢卡索重新演繹維拉斯奎茲《侍女》(Las Meninas)的成品集,
他創作了或大或小,全景或局部,共47幅的《侍女》。


這次,先是在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欣賞維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創作於1656年的《侍女》,
這幅超過3公尺高的巨型畫、透視法下繁複且多層次的構圖、畫中人物與觀者的關係,
畫家使用「長方形之眼」技法,帶出畫面中最重要的構造,也就是鏡子中的國王與王后,
以及畫家本人也出現在畫中等等深具特點的傑作,讓人驚艷得無法離開目光。

再至巴塞隆納的畢卡索美術館,
看300年之後,一位現代畫家如何據以延伸47件,奇幻且天馬行空的想像。

維拉斯奎茲《侍女》(Las Meninas),圖片來源:Museo del Prado

畢卡索的其中一幅《侍女》


1957年8月至12月,畢卡索對維拉斯奎茲的《侍女》進行徹底分析,包含解構畫作元素。
幾何色塊,重新建構屬於立體派的《侍女》。
從巴洛克時期,一下跳躍幾百年,掉進立體派空間。

從色彩的黑白灰、繽紛鮮豔,到人物性格的各種想像力迸發,
觀者在展間內,或瞇著眼、或遠觀近視,試圖尋找眼前的色塊與原畫的一絲絲相似度,
可能從中發掘一點雷同而喜悅,或緬懷起幼年塗鴉的無憂無慮時光,
無論如何,
都是特別的觀畫體驗。


畢卡索的《侍女》

畢卡索的《侍女》

畢卡索的《侍女》


👉 如此童趣的鴿子 實在太可愛了!

1957年9月,畢卡索暫時從分析解構《侍女》中跳脫出來喘口氣,
把目光轉向他曾在鴿舍看到的鴿子們,將其融入他所居住的法國坎城灣,完成9幅鴿子系列。

每一幅,都是種實驗,
在相同構圖中,左邊是分格的鴿舍、窗台下方有數隻鴿子、背景則為坎城灣的背景、窗框或繁或簡,各有不同光線與色彩。

承認喜愛這系列的原因,單純是因為,
這些鴿子實在太可愛了!
每隻都白拋拋、幼綿綿的模樣,像是一條小胖魚,抑或還在等著餵食的雛鳥,
無比促咪。
難怪在禮品部也廣受歡迎,有不少週邊商品,讓人荷包失守。



館內還收藏許多畢卡索趣味的創作,像是他為私人秘書,也是好友的 Jaume Sabartés 所繪製的肖像畫。
他向畢卡索表達希望被描繪成「腓力二世時期的騎士」的願望,想要有個褶領,如16世紀貴族一樣,帶著有羽毛的帽子,
於是,
他得到了下面這幅畫。

《Jaume Sabartés with Ruff and Bonnet》




如此多產的畫家,禮品部的商品當然不在話下。
這裡的gift shop,佔據底層多個空間,應該是這趟行程中最最最應有盡有的紀念品部,
究竟要買哪幅畫的購物袋?畫作海報要買幾張?
難以抉擇,猶豫再三,
耗費一番心力才得以離開該處。



這日餐點當然也要來點畢卡索氛圍,
前往他早期頻繁出入的「四隻貓」餐廳(4 Cats)
啜飲著香檳、嘗著淡菜,遙想當時年少輕狂的藝術家們,
在此把酒言歡,暢談著文學、繪畫、音樂等當代文藝的場景。

牆面那些久遠的照片歷歷在目,
但一杯酒、一鍋淡菜、一盆海鮮燉飯的售價則早已天差地遠,無法比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