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 顛覆三觀的 氣味文明史

嗅覺是一個非常「具有社會性」的感官。

若你對歐洲城市發展史有興趣,或許還可從嗅覺角度切入,從少見的面向探究;
或單純想了解歐洲香氛的社會發展史,

這本書是不錯選擇。

若想了解
中世紀、16到18世紀的歐洲城市或鄉村生活,
我們大概也只能透過電影、歷史節目中的視覺來感受,
畫面上,或可呈現剛興起的巴黎,人口聚集、街道泥濘、馬車濺起積水、女人裙襬沾滿淤泥,
但,對於當時大城市的
「氣味」,
卻是無從想像。


作者從西方文明的演進,解讀氣味的歷史,
帶出嗅覺這項被忽略的感官,
幾個有趣的觀點,印象深刻。


#香氛能對抗鼠疫
鼠疫盛行的年代,當時的醫學解釋認為是撒旦呼出的毒氣汙染了空氣。
當然隨著醫學進步,人們後來知道了鼠疫並非來自空氣傳染。

當時有派說法認為,以毒攻毒是有效的,更難聞的惡臭能驅散有毒的臭味;也有說法是香氛能夠拒斥邪惡力量和預防疾病。
此外,在拒絕接觸水、極少洗澡的那段時期,
香氛手套、氣味胸甲等各種散發香氣的服飾,蔚為風行,
首要之務不似今日的嗅覺時尚,
而是保命用的不受疾病感染用途。


#歐洲智識份子曾熱愛糞便文化
我們下意識認為對排泄物反感應是每個人自然天生的反應吧,
不過作者解讀,
這其實來自於幾世紀的社會文化演變,慢慢認定這種氣味是負面的!

要是認為只有平民階級才鎮日沉浸在臭味中,而對隨處可見的排泄物習以為常,
那可就誤會大了。
在16、17世紀智識份子的文學作品中,
常可見到當時被稱為「愉悅的物質」的排泄物,
談論此物並非例外,反倒頗為稀鬆平常。
從醫生的處方中更可看到不少美容秘方或藥劑的成分包含了糞便或尿液,
這點光用想的就讓人起雞皮疙瘩!還要抹在臉上或喝下肚?! 

讀完這段研究真的會讓人顛覆三觀。



#嗅覺面向的厭女風氣
為什麼女人多喜愛香水? 因為我們細緻、敏感、輕靈。
但過去兩三千年以來的解釋,卻是充滿性別歧視的—因為女人比男人難聞!
而在嗅覺上貶抑女性,到16、17世紀更嶄露無遺。
月經有惡臭,而老女人也會散發臭味,這種邪惡的老婦形象助長了大眾對女巫的恐懼,
隨著魔鬼學家的厭女思維,這時期也將許多撒旦的共謀送上火堆......

女性的氣味被妖魔化,要到17世紀中之後才逐漸好轉。



#
15分鐘就能適應強烈的氣味
從今日社會角度,會覺得歐洲過去人民每日生活在惡臭中覺得很噁心,
但其實也無須過於苛責,
因為我們大腦大約只要15分鐘就能適應強烈的氣味,就察覺不出臭味或沁人的香味。

前陣子看了BBC Lifestyle 主持人在印度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的旅遊節目,
她在21世紀街道上所描述的氣味,
驚人地與書中敘述16、17世紀巴黎街頭的場景如出一轍。
看到鏡頭下,瓦拉納西居民與動物、排泄物同處一街的習以為常,
完全理解作者所述,對於氣味的喜好,都是透過社會學習而來的。


儘管作者也說,
過去歐洲鄉村及城市的臭不可聞,不見得比現今讓人窒息的空氣汙染來得嚴重。
閱讀完文字後,
決定還是大口吸取屋內小蒼蘭擴香的芬芳,
令人愉悅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