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推薦5點讀書法,你這樣看書嗎?

TAAZE、博客來,
早成為不需設定提醒,時間一到即會前往瀏覽的網頁,
比看公司網頁還認真。
只是,
每每抬頭驚見書桌前那整排待看比已看完還要多的藏書,
對作者一頁頁費盡心思的創作,
不禁湧起愧疚感,
無奈心手不一,
正當心中尚在拉扯猶豫之際,握著滑鼠的手早已下意識地按了"結帳"鍵。

持續累積對創作者的感激與閱讀緩慢的無能為力。



剛好在之前的商業周刊(1421期)看到一篇小文章,
〈書不用全讀完! 成功者的高效讀書法〉
裏頭談到作者歸納的五點讀書法,
略有小感,
不知,你是否也與我相同?



  • 跳著看,更有收穫
極少一次從頭到尾,把一本書從一而終地閱讀完畢。
凡事三分鐘熱度的我,
總是隨著心情、包包重量、 當天搭車距離,

挑選一本適合當天閱讀的書。

同時間閱讀的,
可以是,
蔣勳的《少年台灣》,
也能是大部頭巨著《大秦帝國》,
也不妨是最近暢銷的《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
甚至是案頭上已略有灰塵的《荷蘭不唬爛》.......

有些書,
適合中間喘口氣再行接續,
跳著品嘗,
對我是種雜食卻細嚼慢嚥的享受。

  • 隨時「紙上對話」
看書,習慣帶枝筆。
喜歡看"自己"的書。
只因,每本書,深得我心之處,
往往鉛筆就下了註記,
往往頁緣就折了邊角。


當初強迫自己偶爾要寫寫讀書心得,
避免記憶力薄弱到將來僅記得書封,完全無法回憶起內容。
不論有沒有人欣賞,至少,透過文字紀錄重組消化,
可以說,才真正讀進了腦中。


  • 看懂你的書,是甜點還是主菜
觀其大略,抑或深思熟讀?

其實案頭上擺那幾排書,
絕大多數都是尚未讀完的殘念。
張大春的《大唐李白》、
英國著名的左派史家霍布斯邦自傳《趣味橫生的時代--我的二十世紀人生》、
日本名思想家柄谷行人的《世界史的結構》、
談公平交易的《香蕉戰爭與公平貿易》、
談人口遷徙的社會學發展《落角城市--最終的人口大遷徙與世界的未來》........等著上桌的主菜,
實在夠我吃半年了。

但也有菜,拿來當甜點塞塞牙縫,足矣。
常是些趨勢書,
艾倫狄波頓的《新聞的騷動》、
上一本《中午吃什麼?》很吸引人,但這本卻相對乏味的《再見,平庸年代》,
看完適合立刻出國找樂子的《酒途的告白》.......

  • 養成刷牙洗臉般的「例行公事」
每天每天,都覺得自己好似扛著磚塊或金條出門。
永遠都用不了比一本書還小的包包,
袋子裡,可以忘記帶傘,
卻不能忘記抓一本書。

偶爾,就這麼帶著一本書,
早上出門搭捷運、逛街走路,晚上搭捷運回家,
整天,卻沒能翻閱一頁也好。
臨睡前,
總還是得像刷牙洗臉般,
為扛整天磚頭的粗活,
補償點精神糧食,
方能入睡。



  • 樂在其中
讀來輕鬆無負擔的小說散文,如
海明威《流動的饗宴》、些許歷史背景的《豔后的女兒》、《時間裁縫師》,
村上春樹的散文作品們、
侯文詠認真研究《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
嚴肅探討全球經濟秩序重組的宏觀性著作《高思在雲》、
研究中世紀歐洲生活史的《如果房子會說話》,
許多史料令人嘖嘖稱奇的《情婦史》上下冊,
引用大量史料兼具可讀性的《大故宮》3集,
范疇的《與中國無關》、《台灣是誰的》等等。


蜷曲沙發凹陷的輕鬆恣意,
正襟危坐的回溯過往,探討未來,
只要能讓你樂在其中的,


不論堆疊的方塊如何組合,
一切都值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