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捏陶,創作的孤獨

上週跟著仲子到汐止老師的陶藝教室學捏陶,
身為第一次認識陶土的門外漢,一整天捏捏補補下來,
除了沉浸在新奇的手作氛圍裡,
對於『孤獨』有了多一層的認識。

眼看天色已漸暗,
只剩下上色的階段,
不知因為時間一分一秒流失的壓力,或是已經連續幾小時沒有休息的創作,
雖說到了最後一關,
竟也透露出些許不耐與心急。

不知老師有無發現我的焦躁,他與我們分享捏陶四十幾年的發現,他說
「其實陶藝創作,最後的關鍵就是有沒有耐心!」
完全一語道中我的罩門。

仔細想想,其實所有創作,不也都是一場與作品對話的孤獨過程,
沒有其他人可以介入你與你的創作之間,
只有你,獨立完成,
忍受孤獨,才能成就偉大的創作。

耐心,就是靜下心來,
面對從無到有的作品,
忍受失敗的作品,
忍受未完成的殘缺美,
忍受孤獨難耐的自我。

蔣勳在《孤獨六講》裡曾說
有時候你會發現,速度與深遠似乎是衝突的,當你可以和自己對話,慢慢地儲蓄一種情感、醞釀一種情感時,你便不再孤獨。

拉坏需要的不是速度,
太快,坏型都還沒塑好,就變形了,
需要的是一顆沉靜的心靈,與穩定的手感,
好不容易拉好一個作品,還要修細節、製底、簽名、上釉、入窯.......
一連串的等待與時間,
才得以完成最終的創作。


捏陶,
實在是陶冶性情、培養耐心、享受孤獨的絕佳選項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