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年萬金石 #第56場馬拉松
老天爺應該有聽到我的心願,賜給睽違一年回到此賽道的我,最適合跑馬的好天氣!
近4次萬金石的最佳成績,當然比不上那一年的3:38(也只有這年可以說嘴),甚至回首2021前的全馬成績,也懷疑自己當年是怎麼跑出那些成績的。
欠缺以賽代訓的強度,以及進步最需要的特質--「勤奮」,每月120K以下的跑量,還能3:50無傷完賽,已滿足(是說隔天腿竟不太痠,是否暗示未盡全力?)。
完全符合松浦彌太郎所謂,「不是最好而是相對之下比較好」的正向思維。
![]() |
感謝All Sports賜照 |
[2025 萬金石馬拉松 WAN JIN SIH MARATHON]
參賽13年需要的能力——遺忘
照理說,跑過9次萬金石全馬,整段路哪裡該轉彎、哪裡路旁略傾斜、何處有風景,閉眼都能知道吧。
但奇怪的是,每年我總記不得,究竟是幾K時會轉彎,將遙望麥當勞坡。今年依舊看到前方跑者轉彎時,才驚覺「喔!原來是32K左右就會面對波浪大道啊!」
32K後的路線,始終被歸類為「誰記得誰痛苦」,故意不按下儲存鍵的路段。
但快閃記憶體總還是存著,上次在哪邊抽筋好痛啊、哪段太陽好曬啊,以及哪邊轉彎時會有不絕於耳的鄉親加油聲,就算抽筋也會努力擠出微笑以對。
而以往總有點空檔欣賞浪花捲捲、遠方山嵐,今年去程幾乎無處可躲的大逆風,全無餘裕,只能低頭顧好帽子、搜尋有哪位好心人士,能讓我跟跑一段,破個風也好。

想像的痛苦,真實的疼痛
不論回到萬金石幾次,每次依著身體狀況,目標各有不同。看似淡定的照片,張張幾乎都暗藏忙碌。忙些甚麼?
近年已少比賽,欠缺長距離練習,上回渣打馬結束,痠痛如暮色在身體渲染開來。猜想是半馬後的不良跑姿造成。這次比賽,沿途想著,「呼吸時肋骨要打開,氣才吸得飽」、「視線保持前方,莫仰頭,肩頸才不會痠痛」、「核心要出力,重心才能維持住」......
一切的痛苦皆來自想像,疼痛卻如此真實。
長距離跑步的觀想
這回賽前目標很微小也很明確—雙腿別抽筋、跑出近幾年最好的成績。
為達成此目標,整路忙得很。靠著沿途觀想,抵擋內心小惡魔時不時飄來的美好想法,「下個補給站停下來喝水好像不錯」、「上坡走一下應該沒差吧!」。觀想能夠想像未來,以追求尚未成真的事物。但惡魔的召喚也得溫柔化解~
「再撐一個水站就好。等下若真不想努力再停」。如此復如此,一路自我對話不停歇,直至隧道盡頭,又是那道光。
迎著光,正大力誇獎自己,「至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卻硬生生在終點前100公尺,雙腿一起抽筋,不得不停格數秒。
「有沒有這麼剛好啦!」無語問蒼天。
2025萬金石,功虧一簣的最後一幕。
好久不見的跑步好朋友! |
延伸閱讀|
那年說再也不跑萬金石了-[2023 萬金石馬拉松] 第53場馬拉松,直面弱點的體悟
[2022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紀念,20週年萬金石, 參賽11年的自己。
[2017萬金石馬拉松] 買到波馬門票,卻入不了場的P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