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讀後小感] 鼠疫 VS COVID-19,現實在小說裡

「他們繼續做生意、準備旅行、有自己的觀點。他們怎麼可能會去想到將未來、旅行與商談盡皆抹煞的瘟疫呢? 他們自以為自由,但只要有疫災,誰都絕不可能自由。」 —《鼠疫》,卡


1940年代因鼠疫蔓延,被與世隔絕的阿爾及利亞海邊城市奧蘭,
這城的居民,喪失了整整10個月的自由;
2020年,全世界許多國家因 COVID-19 疫情,幾近鎖國的不相往來,
得失去多少自由? 似乎尚不見底。
得忍受多少時間? 沒人能給出答案。 



(Albert Camus) 精準地透過鼠疫造成的—
隔離、圍城、恐慌、死亡、妥協、生離死別,
塑造奧蘭居民以各自的方式,表達對待鼠疫的態度;
各個角色,在面對無藥可醫的疾病時,
嵌入了作者充滿人生哲理的辯論與對話。

儘管小說中不乏圍城內居民憂懷喪志的描述,要人看了不禁擔憂,難道這就是疾病大流行的人生常態嗎?!
「市民同胞們開始採取一致的態度,......他們適應了,因為別無他法。當然,不幸與痛苦依然存在,只是他們已感受不到尖銳刺痛。儘管如此,有些人卻認為這正是不幸之所在,習慣於絕望比絕望本身更慘。」
而當瘟疫逐漸蔓延,死亡人數愈來愈多,醫生也束手無策,
「瘟疫剝奪了每一個人愛的力量,甚至於友情的力量。因為愛需要有一點未來,而我們卻只剩下片段的時刻。」
這已不是活在當下,而是失去希望。

還好還有防疫義工隊的不輕易妥協,使故事還有點努力奔波的期待,儘管一路上面對瘟疫,人類是節節敗退,死傷慘重。
忽然,某一天,
瘟疫竟突如其來,慢慢退散了。

為什麼老鼠又來回穿梭起來? 難道是圍城起了功效?
沒有明說,
只給了如此說法,
「自從民眾心中懷抱起最渺茫的希望,瘟疫的有效統治就已經結束了。」


當然,現實人生並非小說,
新冠肺炎之初,受限的自由尚只在好言相勸階段。
還記得當看到電視報導武漢封城新聞,「這只有共產國家才做得出來的決定吧!」
倏忽,歐美各國病例不日激增,
沒多久,
禁止集會、禁止人員流動、非必要不得外出、禁止外國人入境等,
快速緊縮的各項禁令,一發接著一發,連續無止息。

生死存亡之秋,再論自由者,少矣。


西班牙、義大利單日近千人喪命,數千里外的人聽聞,或許只是一個個數字,
但那是多少個家庭破碎,多少雙哭紅雙眼;
新聞已無暇報導這些,只因醫療情勢之嚴峻,大環境之慘烈,是更直接劇烈的衝擊。
也讓人憂心,疫情若持續無止歇,
是否要如《鼠疫》中所言,「商業也已死於瘟疫。」



不論現實或小說,
面對未知,我們仍舊恐慌不減、無知仍有,
「世界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善良願望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
疫情的盡頭不知在何方,
看完《鼠疫》,關上電視,
慶幸今天是居住在相對安全的臺灣。


卡繆在書中最後,以人類的愛樂觀以對;
好在,面對病毒,除了正向思考,現今還有進步的科學能正面對決。
咀嚼文學時,同時反思人性,也別遺忘了對知識的信念。

天佑世人。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黃小姐,跑步囉,不管怎樣繼續跑,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