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最近手邊的書恰巧都有這兩字,
邊閱讀也憶起當年在外雙溪故宮‧圖書文獻處那短暫的工讀時光,
有幸目睹那一冊冊正在正被數位典藏的明清書籍,
更難得有機會下庫房,翻閱乾隆親批「了」或「朕知道了」奏摺,
甚至還有六十多年前從大陸輾轉運送至台灣那些裝滿國寶的木箱,
沒想到以前只能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圖片,
竟然可如此近距離接觸,
儘管時間短暫,只嗅得歷史文物及故宮內部玄機皮毛,
但,心仍嚮往之。
手邊這幾本書分別是,
《故宮的風花雪月》、《大故宮》一套三冊,及數年前友人贈送的《導讀故宮》。
前兩本為大陸學者所著,
分別是任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及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學識文筆均值得推薦。
《故宮的風花雪月》,觀名望之,
是從微觀中往外擴散,著眼於藝術史及文學成就。
藉故宮館藏的書畫,道出寄託於帝王宮殿的萬種風情,
從久遠的墨跡,探出紙頁背後的故事,來場逆光之旅。
學術知識淵博的研究員,文筆典雅,
光由每篇文章的取名即可了解--
講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和九年的那場醉】、
談唐伯虎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論倪瓚畫風的【秋雲無影樹無聲】,
光看篇名,怎能不一鼓作氣看完??
目前真蹟已失傳的〈蘭亭序〉,
原是王羲之在東晉永和九年與文人們在山陰蘭亭一同飲酒賦詩後的即興之作,
據說,王羲之在酒醒之後反復重寫數十百遍,
卻怎麼再也寫不出最初的水準,
可見,
率性酒後的確可成就些大事啊!!
東晉偏安的政局,也提供士人好玩兒的雅興,
作者描繪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臨摹複製,反復摹寫再複製,千年不墜?
作者是這樣看:
王羲之從對良辰美景的流連與哀悼,到對生命流逝、死亡降臨的愁緒,
酒後原本笑著寫著賞景幽情,隨後陡然不自覺地痛哭失聲,文字轉而沉重,探索生命的最終。
〈蘭亭序〉對後世來說,只能從複製品的複製中,
一探藝術的崇拜,欣賞漢字書法之美,並從中思考死生哲學,
莫怪,酒醉後的一通塗鴉,成就了書法史的絕唱。
我承認,對於「唐伯虎」印象絕大多數來自小時候那齣〈唐伯虎點秋香〉的搞笑記憶,
再來就是他名叫唐寅,沒了。
經作者指點,原來,唐寅是風流倜儻、是楚楚風姿沒錯,
但生平卻是落魄及禍不單行,
遭逢愛子夭折、父母雙亡、愛妻、妹妹相繼逝世,
而那一年,他僅28歲。
家道中落後,原以為可憑著學識揚眉吐氣,無奈才華卻抵不過會試作弊的流言,被捕下獄、仕途阻斷,與第二任妻子離婚,
天啊!!!這樣命運安排跟我心目中的唐伯虎完全是兩碼子事........
以後涉獵稗官野史之餘,還是多多看看正史比較妥當。
加上作者印證了唐伯虎與秋香的姻緣更是由文人小說家搓合而成,
按照史實,秋香整整比唐寅大20歲,是南京妓女,名叫林奴兒。
雖然這兩人姻緣為穿鑿附會,
但唐伯虎最後一任牽手的確也是位名妓--沈九娘。
儘管在官場不如意、生活困頓,
最終找到不離不棄溫暖的懷抱,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品嘗過風花雪月後,
才想到書堆中還有那麼一本入手好久,始終沒能興起看完的《大故宮》。
重新再試著認真閱讀都快積灰塵的書,這回才嗅出此書有趣之處!!
《大故宮》以宏觀的明清建築學往內聚焦,
論文物、藝術、文獻、人物等等,旁徵博引,引經據典。
剛開始閱讀,覺得無趣,實因前1/3都在偏重建築史概論,
從北京故宮的興建、架構、方位、規模等等,
看得索然無味、昏昏欲睡,
自此便擱著。
如果覺得看書太慢,其實《大故宮》原本是大陸央視「百家講壇」中的節目,
每集由作者閻崇年親自開講,搭配實際畫面及演員模擬,
應該是會比看書有趣得多!!!
(整部講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ofAGLYm9c&list=PLGm8cxDg-l7OWm67YBuyhuNo7Wq4kYY6Y
北京皇宮,又稱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由進入紫禁城的午門開始,
主要由外朝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國家大典及皇帝政務區、
內廷的三大宮--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皇帝家庭生活區、
以御花園為主的後苑區,是帝后憩遊覽區,
還包括通往個空間的太和們、乾清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等等所組成。
閻崇年每一講談北京故宮的一宮殿一事物,
搭配歷史中所相關的人事時地物,
閱讀到後,似可串連起明清兩朝重要歷史發展、帝居生活的細節、重要官員的紀錄,
介紹皇帝大婚時洞房花燭夜的坤寧宮東暖閣、
明清28位皇后各牽扯入後宮爭寵的不安不幸、
明清皇帝各在何處聽政、居住,為何該聽政之處竟變成寢居?
在九品官員諸多職等中,究竟哪個職位在皇帝面前的能見度最高,
是所有士大夫無不爭先恐後求取的職務......
大故宮裡、城高十公尺的這個小社會,
官場現形、皇室紛擾、君臣應對,
北京城內,政治圈中的權勢跌宕,
皆可濃縮在這三冊明清宮廷見聞錄中。
看閻崇年寫的考究皇族貴冑命運,雖少了點渲染的戲劇效果,
是沒有步步驚心、蘭陵王那樣具戲劇張力~
卻能夠還原歷史的原貌,增加些許知識。
賞故宮藝術、看故宮書畫、知故宮政治、懂故宮建築,
或許,可以考慮,攜帶著醫學口罩,
前往北京一探故宮究竟了。
邊閱讀也憶起當年在外雙溪故宮‧圖書文獻處那短暫的工讀時光,
有幸目睹那一冊冊正在正被數位典藏的明清書籍,
更難得有機會下庫房,翻閱乾隆親批「了」或「朕知道了」奏摺,
甚至還有六十多年前從大陸輾轉運送至台灣那些裝滿國寶的木箱,
沒想到以前只能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圖片,
竟然可如此近距離接觸,
儘管時間短暫,只嗅得歷史文物及故宮內部玄機皮毛,
但,心仍嚮往之。
手邊這幾本書分別是,
《故宮的風花雪月》、《大故宮》一套三冊,及數年前友人贈送的《導讀故宮》。
前兩本為大陸學者所著,
分別是任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及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學識文筆均值得推薦。
《故宮的風花雪月》,觀名望之,
是從微觀中往外擴散,著眼於藝術史及文學成就。
藉故宮館藏的書畫,道出寄託於帝王宮殿的萬種風情,
從久遠的墨跡,探出紙頁背後的故事,來場逆光之旅。
學術知識淵博的研究員,文筆典雅,
光由每篇文章的取名即可了解--
講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和九年的那場醉】、
談唐伯虎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論倪瓚畫風的【秋雲無影樹無聲】,
光看篇名,怎能不一鼓作氣看完??
目前真蹟已失傳的〈蘭亭序〉,
原是王羲之在東晉永和九年與文人們在山陰蘭亭一同飲酒賦詩後的即興之作,
據說,王羲之在酒醒之後反復重寫數十百遍,
卻怎麼再也寫不出最初的水準,
可見,
率性酒後的確可成就些大事啊!!
東晉偏安的政局,也提供士人好玩兒的雅興,
作者描繪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不再有奔走流離,人們像風中的渣滓,即使飛到了天邊,也終要一點一點地落定,隨著這份沉落,人生和自然本來的色澤變會顯露出來,花開花落、雁去雁來、雨絲風片、微雪清寒,都牽起一縷情慾。為什麼王羲之的〈蘭亭序〉會受到帝王文人如此崇拜與癡迷,
臨摹複製,反復摹寫再複製,千年不墜?
作者是這樣看:
王羲之書法的淋漓揮灑自然是一個不可不覷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卻在於它道出了人生的大悲慨,觸及他最敏感的那根神經,就是存在於虛無的問題。所以是因為他談到了「死亡」。
王羲之從對良辰美景的流連與哀悼,到對生命流逝、死亡降臨的愁緒,
酒後原本笑著寫著賞景幽情,隨後陡然不自覺地痛哭失聲,文字轉而沉重,探索生命的最終。
〈蘭亭序〉對後世來說,只能從複製品的複製中,
一探藝術的崇拜,欣賞漢字書法之美,並從中思考死生哲學,
莫怪,酒醉後的一通塗鴉,成就了書法史的絕唱。
我承認,對於「唐伯虎」印象絕大多數來自小時候那齣〈唐伯虎點秋香〉的搞笑記憶,
再來就是他名叫唐寅,沒了。
經作者指點,原來,唐寅是風流倜儻、是楚楚風姿沒錯,
但生平卻是落魄及禍不單行,
遭逢愛子夭折、父母雙亡、愛妻、妹妹相繼逝世,
而那一年,他僅28歲。
看不太出來風流倜儻在何處? |
天啊!!!這樣命運安排跟我心目中的唐伯虎完全是兩碼子事........
以後涉獵稗官野史之餘,還是多多看看正史比較妥當。
加上作者印證了唐伯虎與秋香的姻緣更是由文人小說家搓合而成,
按照史實,秋香整整比唐寅大20歲,是南京妓女,名叫林奴兒。
雖然這兩人姻緣為穿鑿附會,
但唐伯虎最後一任牽手的確也是位名妓--沈九娘。
儘管在官場不如意、生活困頓,
最終找到不離不棄溫暖的懷抱,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日坐畫苑書圃中,撫桐瑟、賞茗香,評品人物山水,鑒別金石鼎彝,閑吟得句與采輯詩史,必捧觀席為書之。意所欲得與意所未及,必控弦追箭以赴之......相得之樂,兩人恆雲天壤間未之有也。也是令人稱羨的幸福。
================================
品嘗過風花雪月後,
才想到書堆中還有那麼一本入手好久,始終沒能興起看完的《大故宮》。
重新再試著認真閱讀都快積灰塵的書,這回才嗅出此書有趣之處!!
《大故宮》以宏觀的明清建築學往內聚焦,
論文物、藝術、文獻、人物等等,旁徵博引,引經據典。
剛開始閱讀,覺得無趣,實因前1/3都在偏重建築史概論,
從北京故宮的興建、架構、方位、規模等等,
看得索然無味、昏昏欲睡,
自此便擱著。
如果覺得看書太慢,其實《大故宮》原本是大陸央視「百家講壇」中的節目,
每集由作者閻崇年親自開講,搭配實際畫面及演員模擬,
應該是會比看書有趣得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ofAGLYm9c&list=PLGm8cxDg-l7OWm67YBuyhuNo7Wq4kYY6Y
北京皇宮,又稱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由進入紫禁城的午門開始,
主要由外朝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國家大典及皇帝政務區、
內廷的三大宮--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皇帝家庭生活區、
以御花園為主的後苑區,是帝后憩遊覽區,
還包括通往個空間的太和們、乾清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等等所組成。
閻崇年每一講談北京故宮的一宮殿一事物,
搭配歷史中所相關的人事時地物,
閱讀到後,似可串連起明清兩朝重要歷史發展、帝居生活的細節、重要官員的紀錄,
介紹皇帝大婚時洞房花燭夜的坤寧宮東暖閣、
明清28位皇后各牽扯入後宮爭寵的不安不幸、
明清皇帝各在何處聽政、居住,為何該聽政之處竟變成寢居?
在九品官員諸多職等中,究竟哪個職位在皇帝面前的能見度最高,
是所有士大夫無不爭先恐後求取的職務......
大故宮裡、城高十公尺的這個小社會,
官場現形、皇室紛擾、君臣應對,
北京城內,政治圈中的權勢跌宕,
皆可濃縮在這三冊明清宮廷見聞錄中。
看閻崇年寫的考究皇族貴冑命運,雖少了點渲染的戲劇效果,
是沒有步步驚心、蘭陵王那樣具戲劇張力~
卻能夠還原歷史的原貌,增加些許知識。
賞故宮藝術、看故宮書畫、知故宮政治、懂故宮建築,
或許,可以考慮,攜帶著醫學口罩,
前往北京一探故宮究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