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詩人不在,去抽菸了--心目中的臺北

徐國能說,
臺北是回憶之都,是一張掛在時間黑牆上的手洗老照片,紀錄了光陰,卻也漸漸為歲月沖淡了試圖留住著痕印,在褪色的蒼黃裡,臺北彷彿一片少年時夾在詩冊裡菩提葉,曾經那樣鮮明地綠過,那樣深刻地黃過,如今只賸稜稜葉脈,殘存著成長中的風聲、細微的夢想、淡成一片遠方晴空的懷念。
臺北盆地的薄暮是流質的風景,綠樹灰樓黑河暗山,像濃郁心事融化在一杯苦茶的滋味裡。
這是他心目中的臺北。
閱讀至此,忽然想要認真思考,
究竟,這座陪伴我從小到大的城市,
之於我的意義。

回顧卅幾年來,僅僅缺席過半年的這個地方,
潮濕悶熱、擁擠人潮、車聲喧嘩,
是多少都市人,巴不得逃離的過度城市化,
照理說應是倦了、膩了、厭煩了。

只是在我心底,
或許是離不開這混亂中卻已尋得一條路徑的習慣。
每天每天從出了家門開始,
習慣等待的那節車廂、
習慣奔馳的那圈跑道、
習慣相約的那間咖啡店、
習慣停留的那間二手書店、
習慣攀爬的那條登山步道.........
得很羞愧地說,
其實對臺北很多地方還很不熟。
習慣已佔據過多分給這座城市的時間.......
但往好處想,
這仍是座值得探索的城市,
對我來說。

還對徐國能的一句話感觸特別深。
我在其中開學、考試、講演、結業,默默地享有一條街道的繁華,也淡淡地感受一方公園的寂寞。
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座依靠美食地圖組合而成的城市,
而是那些曾經穿梭過的街道巷弄,
中山北路、天母東西路、忠誠路、重慶南路、指南路等等.............
堆砌起屬於我的城市路線圖。

一條條踩踏過的印記,或許見證過它們從繁華到寂寞,
或是歷久彌新或未曾改變。
曾經是國中時期最愛流連逛街的中山北路七段、
曾經最愛仰望秋天欒樹繁花盛開的忠誠路、
曾經步行補習途中無法抵抗開滿書店的重慶南路、
曾經每天上下課等待那班公車的衡陽路、
曾經是一下課就想逃離的太過狹窄指南路......
若以足跡刻畫出屬於每個人私藏的臺北地圖,
很不幸地,
我的私藏頂多只能浮現十來條路線吧!


常嚷嚷著,
好喜歡台南那種隨興自在質樸簡單啊!
好嚮往花東那片望海眺山無拘無束啊!

只是,
好多好多的習慣,
串成了對臺北的依戀。
好多好多的曾經,
細數了對臺北的難以忘懷。



怕是,
難離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