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荷蘭 阿姆斯特丹] 梵谷迷必訪,館藏量全球第一的梵谷美術館

盡可能地多尋找美好之物,大多數人發現的美麗之物太少。(Find things beautiful as much as you can, most people find too little beautiful.)~ 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想一次綜覽梵谷的畫作,該去哪間美術館呢?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收藏的梵谷作品為世界之冠,
超過200幅油畫、580幅素描與750封私人信件,更有畫家友人高更、秀拉、莫內等的作品,
是想了解梵谷生平的首選之處。

19世紀風格的半圓形建築,為美術館主樓

《戴灰氈帽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 1887)


荷蘭.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票價:€20(2023.10)


身為阿姆斯特丹最熱門的博物館,館內大小遊客摩肩擦踵,特別是三層樓中的永久館藏區,
賞畫須有點耐心。
另外務必提前上網購票,現場幾乎是買不到票的。
那天等入場時,遇到兩位遊客問,這隊伍是排買票嗎?只能殘念表示今天早就沒票啦,
這些排隊人潮,都是事先購好票等著入場的。

得等前方人群散去才能欣賞到《向日葵》


📌寶可夢與梵谷的關聯??

2023年為歡慶美術館建館50週年,館方與寶可夢展開官方合作計畫,
2023928日至202417日,為期3個多月的寶可夢特展(Pokémon x Van Gogh Museum)


非常湊巧,旅程剛好遇上這特展。


寶可夢特展(Pokémon x Van Gogh Museum)


嗯,戴草帽的皮卡丘超可愛沒錯,

但一位19世紀的後印象派畫家,會與現代日本卡通人物有什麼交集?

答案果然是在「日本藝術與文化」方面。


《藝妓》(Courtesan, 1887),臨摹日本浮世繪畫家溪齋英泉的作品


梵谷的繪畫與世界觀受到日本文化影響甚深,在巴黎時期(1886-1888)與印象派畫家交流,

畫風轉為明亮多彩,喜歡上日本浮世繪畫風,臨摹不少作品。

館藏畫作中還有他寫的日文字,歪歪扭扭,頗有童趣。



透過此合作,館方希望能讓年輕一代用另種方式認識這位畫家。

畢竟在1888年寫給弟弟西奧的信中曾提到,

「在我看來,學習日本藝術可變得更快樂和開朗,它讓我們回歸自然。」



只能說梵谷X寶可夢的魅力無法擋!

特展方圓十公尺內人山人海,好不容易邊擠邊排到最前方,

赫然發現,

所謂特展其實是一面L型背版,以及六幅寶可夢化的畫作(還有線上活動)。





完全明白我並非館方特展的TA,畢竟寶可夢中只認識皮卡丘跟妙蛙種子, 

反倒禮品部的明信片及相關紀念品,對我更有吸引力。XDDD


走完一圈,相較於行銷熱度,對這特展實際呈現的合作方式有點失落,

但最失落的其實想買其中最可愛的皮卡丘自畫像明信片,

卻早已全部售罄⋯⋯。


📌梵谷的畫好看在哪裡?


《亞爾的臥房》(Bedroom in Arles, 1888)
《向日葵》(Sunflowers, 1889)

這個問題從小時候看到《向日葵》時就存在,

為什麼沒有立體感、光影、明暗的平面性畫風會吸引人?到底好看在哪裡?


的確,
極度擬真、寫實的畫風,逼真到簡直是拍照的工法,神乎其技令人讚嘆不已;
只不過歐洲人自從文藝復興以來,
幾百年來那千千萬萬幅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早已見山不是山。

19世紀中期之後,現實主義興起,瓦解了遵從古希臘那種「藝術=美」的框架,
而之後印象派、後印象派更進一步揚棄視覺性的現實主義,
畫作以筆觸表現出情感與世界觀。
梵谷即為其中的佼佼者。

《西洋美術鑑賞術》中提及,
「梵谷把情感投射在作品裡,是首位透過繪畫表現情感的先驅。用色彩表現精神要素的構想,是西洋美術的全新潮流,也引導出20世紀前半的表現主義。

於是,欣賞《亞爾的臥房》,便不能以是否有採透視法、物體是否符合正確比例來觀之,而要從他當時因精神崩潰住院療養不穩定的精神狀態來理解;


看著《向日葵》時,不能以是否呈現光影來欣賞,而是要理解這是他為了邀請高更來同住,為他的房間所畫的裝飾性畫作,滿懷著豐沛情感做畫的心情。


也能明白《杏花》這幅畫對梵谷家族所代表的意義,因這是他送給即將出生的姪子的禮物,象徵新生與春天的到來;而畫風則是向日本浮世繪致意的筆法。

《漫遊按讚藝術史》裡這麼介紹這幅作品,

「杏花清晰暴露的花朵,以及扭轉數回的枝枒,無一不是他對浮世繪的風格的致意,又以近乎單一的藍色襯托,讓人以為這是張精美的壁紙,頗具獨特的平面感。」


《杏花》(Almond Blossom, 1890)。




透過歷史背景了解一幅畫及畫家,才能更完整解讀作品。

這也是這次逛梵谷美術館,透過現場畫作介紹、官網文字,

以及事前事後所做的些許功課,

所理解之一二事。



延伸閱讀|

[西班牙.紀念品] 到底有多熱,需要買那麼多把摺扇!?

[荷蘭.阿姆斯特丹] 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 PART I: 林布蘭,與這座館

[荷蘭.阿姆斯特丹] Rijksmuseum PART II: 除《倒牛奶的女僕》還有更多......



《豐收》(The Harvest, 1888)


高更(Paul Gauguin)描繪的《畫向日葵的梵谷》(Vincent van Gogh Painting Sunflowers)

  

2024年2月14日 星期三

[口袋食譜] 麻油煎餃

「人人都有對「家常菜」的想念吧。一鍋煮得剛好的米飯,一碗老老實實的麵,一塊煎的煮的烤的肉或者魚,一些炒的燙的蔬菜,一口一口吞下肚,額頭微微出汗,輕嘆一聲,覺得這才是在過日子啊!」~《也好吃》馬世芳


自《#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後,對飲食文學,及飲食旅遊文學興趣大增,
從較純粹介紹地方經典小吃的《#小吃碗上太空》、《#彰化小食記》、《#台灣豬黑白切》,到憶餐桌上情感的《#人生需要酒肉朋友》及《#也好吃》,
都令人回味再三。


邊訝異為何這些寫吃之人均擁有非凡的料理身手,
邊得益於書中文字,將經典地方小吃先行筆記,總是有機會按圖索驥的。
也期待自己在有時間的餘裕,空間的餘裕,與心情的餘裕,
挑些簡單的食譜,在家下廚。

在還未照《也好吃》裡頭的食譜下廚前,先端出我家餐桌的家常菜。




多年前北港馬拉松曾帶回一罐麻油,
寒冬時節,來份麻油桂圓半熟蛋,或是不加一滴水的麻油雞暖心,
是再簡單不過的幸福日常。

如今,麻油早已不知用完幾罐,
廚藝檔次雖未顯著提升,
但好在口袋中有這道麻油煎餃,已上得了檯面。


【材料(2人份)】
冷凍水餃十幾顆(鋪滿平底鍋)
麻油些許
太白粉些許

【步驟】
1. 冷鍋鋪滿餃子(口味視家境任選)。開小火
2. 從上方淋下麻油,以每顆餃子都能沾到為主(熱愛麻油者可多倒些)
3. 以1:10比例調配太白粉:水;從鍋緣倒入,約水餃1/3高度。
4. 蓋鍋蓋,轉中火,悶煎10-12分鐘
5. 開蓋,等到太白粉水收乾。鍋緣出現焦香酥脆;確認煎餃不沾黏鍋底。關火
6. 拿盤子蓋住鍋子,鍋子倒扣,裝盤完成


試過多種品牌的冷凍水餃,以我家鍋徑26公分平底鍋,挑小顆一點的比較適合,
切記千萬別用熟水餃,口感差矣。
若用日本太白粉(片栗粉)會較Q彈,使用台灣太白粉則較酥脆;
就算沒加太白粉,只倒水悶煎,當然也是可以的。


從小就喜歡酥脆口感,舉凡任何脆的食物,幾乎都愛。
(除了炸雞皮,因憂慮熱量不得愛)
若一樣食物能吃到脆的,就不會選擇別的吃法。
所以,
若能炸餛飩,就不會是抄手;
若有蝦球,鮮蝦粉絲煲就掰掰;
若能煎餃,就不是水餃。



於是乎,
這道15分鐘就能上桌的家常料理,
是欠缺餘裕時最容易不過的安慰。


延伸閱讀|

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荷蘭.阿姆斯特丹] Rijksmuseum PART II: 除《倒牛奶的女僕》還有更多......

他(維梅爾)的畫總能讓人從看似平淡的場景中感受到大千世界,他總能借場景中的細節宣洩出內心的情感。看他的畫,會感到一種異乎尋常的寧靜。 ~《指南 Rijksmuseum
《倒牛奶的女僕》(The Milkmaid, 1660)


17世紀的荷蘭,絕對是繪畫的黃金時代。當時曾有項調查顯示,富裕市民的家中,少則掛有十幾幅畫,多則達數百幅之多;根據1635年的統計,哈勒姆市(Harlem)每500人中便有一人是畫家。

根本每天走在路上,轉角都能遇見畫家啊!


國立博物館也用整層2樓展示荷蘭17世紀黃金時代的藏品。
包含位於榮耀畫廊中的《夜巡》、《猶太新娘》、《倒牛奶的女僕》、《質檢官員》等等,若光要仔細觀賞館內黃金時代的收藏,博物館出版品《指南》提及,建議用半天時間領略一二。

旅人如我,只得快速選擇性探訪,以及回家繼續存機票錢了......


【國立博物館 Rijksmuseum】
票價:22.5€ (2023.10 網站票價)
官網:https://www.rijksmuseum.nl/en



📌《倒牛奶的女僕》(The Milkmaid, 1660)
畫家:維梅爾( Johannes Vermeer)
展間:榮耀畫廊


身為荷蘭最知名的畫家之一,Rijks 怎少得了維梅爾!
一生只留下35幅作品,館內就收藏了4幅。


這幾幅尺寸相對迷你,長寬都不到50公分的作品,
像是捕捉宛如照片的日常瞬間,異常真實。
倒牛奶的女僕》,不論窗外照進的柔和光線、女僕頭上的亞麻帽、緩緩流出的牛奶,
都以精確的構圖、鮮豔明亮的色彩,展示了維梅爾精湛的繪畫技巧。


相較於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的氣勢非凡、楊.施特恩(Jan Steen)的歡愉享樂,
維梅爾的日常小品纖細靜謐,卻似乎帶了點言外之意。
究竟,倒牛奶的女僕》背後蘊藏的,是女僕被視為男人性愛象徵的寓意,或是從女僕倒牛奶時的謹慎態度,象徵著勤勉、誠實呢?
究竟,《讀信的女人》畫中藍裙女子手中的信,是情書或家書?為何表情如此平靜,未見欣喜?
《情書》中女子看完信,跟後方的女僕正說著甚麼呢?


榮耀畫廊內的兩幅維梅爾名畫


📌《讀信的女人》(Woman Reading a Letter, 1663)
《讀信的女人》(Woman Reading a Letter, 1663)


從歷史資料可知,維梅爾並不富裕,但在繪畫材料上不惜重金,
《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藍色頭巾,到這幾幅畫中的藍色上衣、藍裙、藍色桌布,甚至連牆上的陰影都渲染了淺藍色,即可明白。

只是,這究竟是甚麼藍?

無論是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上帝身後的天空,提香筆下聖母瑪利亞身上的長袍,或是維梅爾書中讀信的女子的日常衣著,那蘊藉著神聖與神祕,比大海更深的藍,只能從遙遠的興都庫什山中少數礦場挖出,往來於古老商道上的人們,將這些藍色石頭待道海都威尼斯交給修道院,最後修道士在以不傳外人的精煉手法,將它們製成顏料。在化學顏料問世之前,群青的報價直逼黃金,名字 Ultramarine ,意思就是來自大海貨穿越大海,深藏在大地之下的藍,最終為藝術帶來永恆的生命。~《早知道就待在家》,謝哲青

除了大片的青金石藍,顯示荷蘭的富裕程度外,
被稱為「光影畫家」的維梅爾,根據《西洋美術鑑賞術》所猜測,
在這幾幅畫中,他極可能使用暗箱(Camera obscura)的光學儀器進行創作。
如同照相機的原理,利用針孔成像的概念,使用暗箱繪製草稿,可正確表達遠近感及實際的光景。
是否因此,《讀信的女人》衣物閃閃發光、牆上自然的陰影幾乎到真實......


 
📌《情書》(The Love Letter, 1669-1670)
《情書》(The Love Letter, 1669-1670)


「窺探」,是第一次看到這幅畫的感受。

若要更深層的理解,《名畫的構造》作者秋田麻早子,從專業角度分析,
為什麼一幅名畫會吸引眾人目光。

維梅爾為這幅畫選擇了一個不尋常,但有利的位置。從前景昏暗的空間,可瞥見另一房間的家庭場景。一名衣著優雅的女子抬頭期待地看著剛剛遞給她一封信的女僕。
他們身後牆上的海景很可能暗示了這封信的主題:愛情。

在17世紀,人們經常將大海比作愛情,將情人比作一艘船。


從視線的路徑觀察起,
右上方的布簾、雜物,到一旁的掃帚、脫下的拖鞋,格子狀地板的鋸齒圖形,引導到後方的主角們。
拿出一封信的黃衣女子,正對後方的女僕說些甚麼呢?
窺探的視角或許聽不到她們的談話,但可發現,那封信就是問題所在。
信中內容或許不得而知,
但鋸齒狀的地板反映著煩躁、兩幅黑色畫框的沉重帶來壓迫感,
是否暗示這故事似乎還會繼續愁苦下去?!......




📌《小街》(View of Houses in Delft, Known as ‘The Little Street’, 1658)
《小街》(View of Houses in Delft, Known as ‘The Little Street’, 1658)


《小街》是維梅爾作品中的一幅不同尋常的畫作,是非常少見的室外場景作品。
似乎是隨意描繪的台夫特一隅,牆面裂縫樸實無華的呈現,
兩個女人、兩個小孩日常活動著。
然而構圖卻硬生生截斷於房屋右側,未完的部分,
使人更加好奇,視線之外還有哪些素人風情。


(另一幅我很愛的室外場景,則是收藏於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台夫特一景》。




除了維梅爾外,博物館內還有許多知名畫家及精彩創作,
如善於描繪縱情享樂、幽默又有點情色雙關的楊.施特恩(Jan H. Steen)、
喜歡描繪冬季人們在冰上嬉戲溜冰的亨德里克·阿弗坎普 (Hendrick Avercamp),
那幅冬季滑冰的場景,情節豐富、生動細膩,是足以細細觀賞許久的出色作品。

《快樂的家庭》(The Merry Family, Jan Steen, 1668)


冬景(Winter Landscape with Ice Skaters, Hendrick Avercamp, 1608);圖片來源: Rijksmuseum


除宗教主題、人物畫、風俗畫外,我其實非常非常喜歡靜物畫,
只因其他題材我功力遠遠不及,
而曾經畫過的水果杯盤,尚可反射光影些許,
但若要從中反射出其他物件,則太高難度。
或許哪天開始學油畫後,可以嘗試看看~
所以又更加認真地觀賞起這些靜物畫。


看到能把酒壺、酒杯上的光線倒影描繪得精準無比,水果鮮嫩欲滴,鮮花香味撲鼻,
甚至從酒杯的反射還能看到畫中房間的窗戶!
著實讚嘆不己啊。


《火雞餡餅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a Turkey Pie, Pieter Claesz)就是這次看到的佼佼者,酒壺中的窗戶還隨著壺形變化,且不只一扇;
以及《鎏金高腳杯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a Gilt Cup, Willem Heda),灰色、綠色調的沉穩寧靜,快忘了前方那兩盤離桌沿也太近,隨時可能落地的盤子......
都想去扶一下盤子,跟撫平那褶痕明顯的桌巾了 XDDDD


部分的《火雞餡餅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a Turkey Pie, Pieter Claesz, 1627)


《鎏金高腳杯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a Gilt Cup, Willem Heda, 1635)



儘管國立博物館經過擴建、整修,內部動線宛如迷宮,
但斥資興建的國立博物館,完全體現國家級藝術殿堂該有的氣勢與輝煌。

這也是參訪完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阿姆國立博物館後,
內心對一座國家級博物館的想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