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Den Haag),是這次荷蘭行打定主意必訪的城市。
除想到每位唸國際關係學生都知道的國際法庭瞧瞧之外,
更期待前往與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和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並稱荷蘭三大美術館的,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
|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建築 |
票價:19€ (2023.10)
官網:https://www.mauritshuis.nl/en/
建於1633至1644年,是棟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荷蘭古典主義的建築代表,
由當時的拿騷-錫根(Nassau-Siegen)親王約翰.莫瑞斯(Johan Maurits)興建的住宅,
他曾是荷屬巴西的統治者。
之後幾經轉手,最後被國家購得,成為收藏王室油畫之處。
1822年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館中有許多知名且經典收藏,非常值得一整個半天,慢慢享受。
|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館內一景 |
|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館內一景 |
📌《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5)
畫家:維梅爾 (Johannes Vermeer)
|
《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5)
|
這幅畫大家再熟悉不過!可說是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少女回眸,輕啟朱唇,黃藍互補的色調暨柔和也鮮明,
以及那顆低調卻無法令人忽視的珍珠耳環,
難以忘懷。
一進入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牆上就是一大幅3D 列印的《珍珠耳環的少女》,
仔細分析維梅爾畫中所使用的顏料。
當時藍色是極為昂貴的顏料,從產自阿富汗的青金石精細研磨後提取出,要價不斐,
而畫中使用了大量的藍色,足顯示出荷蘭因貿易蓬勃發展的富庶生活。
|
入口樓層的整面牆介紹畫作顏料與細節 |
經過考證,17世紀的荷蘭女性不會戴頭巾,而珍珠也太大而不太可能是真的,
所以判斷這並非肖像畫,而是Tronie-- 虛構人物畫像。
至於畫中少女是否真有其人,迄今仍有許多不同見解......
但完全不減見到畫作本尊的興奮感。
|
非常羨慕歐洲學童,從小有機會參觀世界名畫 |
📌《台夫特一景》(View of Delft, 1660-1661)
畫家:維梅爾 (Johannes Vermeer)
|
《台夫特一景》(View of Delft, 1660-1661) |
除維梅爾的《珍珠耳環的少女》外,
館內還有許多相當著名且精彩的作品,包含這幅《台夫特一景》,
是維梅爾留世36幅畫作中,描繪荷蘭黃金時代最著名的城市景觀畫。
除可在人物畫中可看到他對掌握光影極高明的技巧外,
這幅《台夫特一景》將水面、城市與天空一分為三,
各自透過水中微弱的倒影、雲層密布的雲彩光影,可感受到此時的台夫特,
似乎無一絲風,整座城市充滿寧靜的氣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幅維梅爾畫作,
更別說真的超像相機拍攝的成品。
📌《杜爾博士的解剖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
《杜爾博士的解剖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
這是林布蘭眾多知名畫作的一幅。當年只有25歲的林布蘭,接受外科醫生協會委託作畫後,採用了不同於過往的動態手法呈現當時常見的解剖課。
不僅是明暗之間的強烈對比增添了動態感;
畫中每個人都在看不同的地方,目光集中在圖片框架內部或外部的另一點上,
產生了活潑的構圖。
而中央那位男子彎腰前傾的構圖更是絕妙,不但展現出動作的進行式,
更能與醫生專注的講解形成對比。實在高明。
|
戴著貝雷帽的男人(Tronie of a Man with a Feathered Beret, 1635-1640),林布蘭 |
📌《靜物畫—起士、杏仁與脆餅》(Still Life with Cheeses, Almonds and Pretzels, 1615)
畫家:克拉拉·皮特斯(Clara Peeters)
|
《靜物畫—起士、杏仁與脆餅》(Still Life with Cheeses, Almonds and Pretzels, 1615) |
一開始會注意到這幅靜物畫,是因為畫家名字,是位少見的女性畫家。
原來她可是17世紀來自安特衛普,當時最著名的法蘭德斯靜物畫家。
擅長描繪金屬器物的質感、光線與反射的畫家不少見,沒聽過這位女性畫家很正常,
但皮特斯最特別的是會在這些金屬器皿的反射或倒影中暗藏畫家本人身影。
當天在這幅畫前觀看超久,除近距離觀賞超精緻的細節外,
更對當時畫家來說,相當罕見的將自畫像融入畫作的手法,讚嘆不已。
除了在新娘刀柄上的簽名外,作為畫家暗藏的第二個簽名,
可說是整間美術館最有趣的一幅畫。
|
找到畫家自畫像了嗎? |
|
位於1樓的展間,牆上掛著《靜物畫—起士、杏仁與脆餅》 |
而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也收藏4幅皮特斯的作品,其中也有畫家的第二簽名, 彷彿是在玩威利在哪裡似,
有興趣的朋友可仔細搜尋畫中的自畫像在何處!
|
《桌面,藝術家在杯與水壺上的反影》 (Still Life with Flowers, a Silver-gilt Goblet, Dried Fruit, Sweetmeats, Bread sticks, Wine and a Pewter Pitcher) PEETERS, CLARA, 1611 Copyright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
📌《金絲雀》(The Goldfinch, 1654)
畫家:卡爾·法布里蒂烏斯 (Carel Fabritius)
|
《金絲雀》(The Goldfinch, 1654) |
師從林布蘭的卡爾·法布里蒂烏斯,在32歲完成這幅畫當年就因大火英年早逝,
但這幅畫使用強烈且具厚度的筆觸彰顯鳥的羽毛,還有翅膀的金色顏料都讓人印象深刻。
📌《公牛》(The Ball, 1647)
畫家:保羅斯.波特 (Paulus Potter)
|
《公牛》(The Ball, 1647),相當巨大的動物畫! |
據官網表示,這幅作品是館內最著名的畫作之一,也是荷蘭自然主義繪畫的縮影。
除了波特以極宏偉的尺寸畫了公牛這普通的動物,他卻沒忘了畫中極小的細節,
例如空中的雲雀、草地上的青蛙、公牛背上的蒼蠅和牛的鬍鬚。
因為畫實在太大了,我再認真看,也只能看清楚地上的青蛙跟幾隻蒼蠅......
|
從館內遠眺海牙街景 |
之所以很愛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除有大師之作外,
館藏小而美也是關鍵。
每幅畫可慢慢欣賞、查詢時代背景,花個半天就能滿足,不會有太多未竟之處,
不像普拉多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館藏多而豐,走到腿軟還看不完,
是座相當適合旅人的美術館。
#DenHaag
#Mauritsh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