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讀後小感] 為什麼有些酒就是特別好喝?《吃的藝術》破解飲食行為的思想偏誤

「唯有意識到並發展個人的豐富內在,我們才能減少對食物的需求,而不是透過強化自己的意志來減少食欲。」~《理想的簡單飲食》

你知道我們一天大概會有不下兩百次的飲食抉擇嗎?
但多半是潛意識在幫忙做決定,
才不會讓我們走進便利商店,看到新推出的起司塔就陷入選擇障礙,
而是將精力放在待會午餐後要開的會議上頭。

Image by K. Mishina from Pixabay


那你知道每個人對口味的偏好,其實是在還沒出生就決定了嗎?
而勇於嘗鮮各種特別食物的人,可能是屬於味覺遲鈍者?

《吃的藝術》這本有趣的小書,以42篇短文協助我們思考飲食的背後緣由。
也分享從中獲得的一些有趣飲食行為。



👉如何避免貴的東西一定較好迷思?

曾有學者做過實驗,將三款紅酒給受試者試喝,標價分別是3歐元、6歐元與9歐元,
雖然這三款其實是一模一樣的酒,但多數受試者卻有志一同認為最貴那瓶品質最好,
這就是所謂的「行銷安慰劑效應」。

反思自己過往的購物行為,
只要不是超出合理價格的售價,
好像真的會如此,認為貴的東西一定比較好。

實驗中更讓人意外的是,那些自稱理性的人反而會更容易受騙。
那麼,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同樣地,研究表示,只要逐漸累積品嘗經驗後,便能夠加以辨別。
所以,要培養不被紅酒售價影響的方法,需要累積經驗,
別無他法,就只能多喝了!
Such a wonderful solution!

Image from Pexels

👉用餐的音樂竟可影響食物的滋味

曾有實驗請受試者吃苦甜參半的牛奶糖,
這時候若聽到高音,含著糖的人多半會嚐到甜味;若音調轉為低沉,則會感受到苦味。
也可以在家裡試試看吃片黑巧克力,聽著兩種不同曲風的音樂,
會吃出甚麼味道?!


至於是否能用音樂引出葡萄酒的甘甜滋味呢?
一場由奧地利知名三重奏Trio Alba 樂團為每一款葡萄酒所演奏不同樂曲的實驗中,
現場觀眾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們喝的每杯都是不一樣的酒,
當樂曲音色越柔和,酒的口感越溫潤。
實際上,他們試喝的每款酒當然又是相同的產品!

好想建議科學家做個實驗,研究當邊看 Netflix 影片邊品酒時,
觀看的影片是緊張懸疑、科幻劇情或輕鬆愛情類,是否也會讓葡萄酒產生不同的口感?

Image by Karolina Grabowska from Pixabay

👉原來是恐音症啊!

一直以為,周邊朋友中,只有我對於聲音很敏感,
喝湯發出窸窸窣窣聲音,或吃飯時的嘖嘖聲響,總使人不耐,
更別說日本人吃麵的吸吸簌簌聲,一聽就想逃離現場。
直到讀到書中〈巴咂巴咂與稀哩呼嚕恐懼症〉提及的「恐音症」(Misophonia)
才驚覺,原來這真的是種生理障礙呀。


令人安慰的是,
研究顯示,每5人中就有1人或多或少對噪音的容忍度較低。
而更有調查顯示,吃飯發出聲音是最常見的分手理由!
哈,吾道不孤。

但書中也建議,想早日從折磨人的聲音中解脫,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啦。
透過放鬆練習或認知行為治療,以降低耳朵的敏感度。
不然就是多多練習......從暴露在小聲的討厭聲音開始,一步步調高聲音,慢慢就可忍受了。
只是,光用想的,就相當磨人啊。


此時此刻,最最值得欣慰的是,
室友吃飯相當安靜(不然可能也當不成室友了吧 XDD)。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西班牙路跑] 巴塞隆納市區,哪裡是跑步好所在?!

儘管西班牙人夜生活精彩,更可從早上第一餐就開喝,
但運動人口也不少。
除獨自運動外,也觀察到當地人喜歡三五相約,或在公園甚或路邊空地,
就幾個人放著音樂,一起練肌力或彈力帶

平日在巴塞隆納城堡公園運動的妹子
好奇,大家都不用上班嗎?XDD

不論是華燈初上的下班時間,或週間白天,
馬德里或巴塞隆納,常見正在運動的人。

而身為每天吃喝不間斷的旅人,儘管旅程多為步行,
但這可不是日行2萬步能解決的呀......
為了消彌罪惡感及熱量累積的焦慮,
正好換個方式體驗西班牙,

穿上跑鞋,跑個過癮吧~

終於可以跑步啦!
 
 
【巴塞隆納路跑 Running in Barcelona】
跑步日期:2023.10
跑步距離:10KM
跑步路線:Hotel Astoria Barcelona--巴塞隆納凱旋門(Arc de Triomf)--城堡公園 (Parc de la Ciutadella)


棋盤式設計的巴塞隆納,對跑者而言相當友善。
只要記得相對位置,怎麼跑幾乎都能抵達目的地,
就算不帶手機也能找到目的地。
 
   
巴塞隆納井然有序的都市規劃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這天,趁著旅人還在補眠,
跑到距飯店3KM左右,擁有絕佳跑步路線的凱旋門(Arc de Triomf)
凱旋門(Arc de Triomf)

這座紅磚凱旋門是1888年西班牙萬國博覽會的入口,為新穆德哈爾式(Neo-Mudéjar)風格。矗立在圓環處,是相當宏偉醒目的地標。

後來才知道,原本是艾菲爾鐵塔要放在此處,但主辦單位因造價太高,維護不易而拒絕,才將鐵塔放置於隔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
不然,就能繞著艾菲爾鐵塔慢跑了......

過了凱旋門後,一路筆直的大道

凱旋門兩旁,映照著帝國的輝煌,寬敞而筆直,非常適合跑步。
沿著大道跑到底,
只需一個紅綠燈時間,
過馬路即是另一片天,城堡公園(Parc de la Ciutadella)

遠方即是多梅內克設計的三龍城堡

城堡公園的區域原為西班牙菲利普五世為了控制全城所興建,
原由五座稜堡所組成、四周有護城河的軍事城堡。
但後來剩下的建築,其一成為今日的加泰隆尼亞議會大樓。

而這區域,也是1888年萬國博覽會的場地。
公園內還有高第參與設計的大瀑布,以及高第老師多梅內克(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 設計的三龍城堡,則是當年萬國博覽會的餐廳所在地。
若能先對公園的歷史脈絡有點了解,相信跑起來感受會更深。


公園幅員遼闊,要跑多遠多長,端看旅人時間有幾何了。

高第參與設計的大瀑布

晨跑結束之際,
巴特羅之家仍然寂靜,尚未切換為喧囂模式;
路上吞雲吐霧主人也還在睡夢中吧,
感謝讓跑者的肺少吸些許廢氣。

如此練跑日,人生幾何。





【馬德里路跑 Running in Madrid】
跑步日期:2023.10
跑步距離:10KM
跑步路線:查馬丁區--卡斯蒂亞廣場公園 (Plaza de Castilla Park)--卡斯蒂亞大道


10月初的馬德里,超級無敵適合晨跑。
朋友家在非鬧區的查馬丁區(Chamartín),
附近有座不大但方正的公園--卡斯蒂亞廣場公園 (Plaza de Castilla Park),
而西班牙有名的傾斜雙子辦公大樓--歐洲門(Puerta de Europa)也近在眼前

邊跑步邊欣賞歐洲門(Puerta de Europa)

卡斯蒂亞廣場公園 (Plaza de Castilla Park)

倒是少有跑者選擇跑進規模略小的公園內,
大多數跑者都是跑在馬路上,這裡擁有緩上下坡地形,且人行道寬闊,
可說是練跑絕佳地勢!

也看到一些跑者會沿著卡斯蒂亞大道旁的線形綠地奔跑;
周末有更多跑者,其中不乏身材姣好女孩,相信會讓人跑得更起勁!

卡斯蒂亞大道旁的線形綠地
卡斯蒂亞大道旁的線形綠地



秋天的西班牙,陽光溫度都是正正好地舒爽,跑步是人生大享受。
唯一缺點是吸菸人口眾多且遍地開花,老遠看到抽菸人士就得手刀跑過,
真心感謝臺灣的菸害防制法啊!


|延伸閱讀

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西班牙.紀念品] 到底有多熱,需要買那麼多把摺扇!?

撇除Mango, ZARA、草編鞋等在地服飾外,
這趟西班牙買得最暢快開懷的品項,
是現在很少看到人在使用的,
摺扇 (Abanicos)


買得多暢快?!
也還好,不過是要借3隻手幫忙搧風的量而已。

上方兩把,購自普拉多美術館;
下方從左到右:文森之家、梵谷美術館、蘇菲亞王后藝術中心美術館


#幹嘛不用電風扇?

在這幾年隨身電風扇流行前,夏日包包內必有一把摺扇。
身為極度怕熱之人,除了手帕不離身外,
也忘了從何時起,開始加碼攜帶扇子的習慣。

並非故作優雅,實在是因為摺扇不佔面積且輕巧,更可小面積遮陽;
也不用怕隨身風扇忘了充電,只怕沒手搧風。


10月初馬德里,午後動不動就超過30度的高溫,
剛買的摺扇正好立刻派上用場,
不少歐洲女性也是手上一把扇,是沒如我還兼拿來遮陽的,
畢竟歐洲人超愛曬太陽......


購自普拉多美術館



#西班牙摺扇文化  

本以為西班牙隨處可見扇子,是因為佛朗明哥舞蹈的緣故,
其實不全然如此。
15世紀航海貿易興起後,扇子傳入西方,
開始成為女性社交活動的必備品,用來摺扇傳情。

現代的摺扇當然不再有此用途,但西班牙仍有許多女性會使用摺扇,
馬德里百年老店也有間扇子專賣店—
創立於1823年的 Casa de Diego。
西班牙王后萊蒂齊亞 (Queen Letizia)結婚時,手中拿著的正是他們家的摺扇。
除此之外,出席其他皇室活動時,王后也會攜帶摺扇。


而西班牙街頭販賣紀念品的店,除常見的磁鐵、鑰匙圈外,
也必有眾多圖案、色彩艷麗的摺扇,從大紅色、蕾絲扇面各種浮誇款式,應有盡有。
只是,這幾把購自西荷各大美術館的扇子,
意義絕非僅止於搧風工具。


#精挑細選摺扇紀念品

才逛第一間美術館——普拉多美術館 (Museo del Prado)
在禮品部差點就失心瘋,
實在是因為有太多美麗到不行的摺扇啦!差點來不及下一個行程......

猶豫再三,難以割捨的分別是這兩把,

西班牙畫家Martín Rico 於1871年繪製的 〈格瑞那達〉Granada
雖然是館內未展出的畫作,但低彩度的卡其色背景,配上模糊卻捕捉到愜意神情模樣的人物,看了清涼又典雅。
也是我在西班牙一直搧不停的好夥伴。

另一把,則是20世紀初,西班牙畫家Darío de Regoyos 畫的 〈松樹〉The Pine at Béjar
大面積的藍綠色,感覺很適合野外踏青時使用。

The Pine at Béjar, Photo Credit: Museum Prado


圖片來源: 普拉多美術館線上購物網站 (https://tiendaprado.com/en/439-fans)


Granada, Photo Credit: Museum Prado


至於在荷蘭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購入的摺扇〈杏花〉 Almond Blossom 
則無需多說,
是梵谷相當知名的作品之一。

在美術館時,待在這幅畫前許久,很喜愛這幅畫作的由來,
是梵谷送給他剛出生姪子的禮物,也是梵谷家族最珍視的畫作之一。
大面積的藍色天空未顯憂鬱,杏樹開滿了花朵,有近有遠,疏密不一,相當有朝氣。
當然,藍色也清涼無比,作成摺扇超級合適。


Almond Blossom, Photo Credit: Van Gogh Museum


另外兩把則是在馬德里蘇菲亞王后藝術中心美術館(The Museo Reina Sofía )
巴塞隆納文森之家(Casa Vicens)所購入的摺扇,
扇面圖案分別是由幾何線條構成的愉快色調現代藝術畫,
以及高第所設計的萬壽菊花磚圖案。

巴塞隆納文森之家的萬壽菊花磚牆面




最後,捨棄百年扇子專賣店未入的原因,除再買下去可能真沒手可以搧風外(也要剁手了),
這幾把由畫作轉印的扇子,具實用性,
也能藉此喚起漫步這幾間美術館的美好回憶。
如同謝哲青所言,
回憶需要憑藉,需要觸發,這些帶回來的物件,能讓我溯及既往,召喚不可能再來一次的時光,重溫即將遺忘的故事。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

[西班牙.巴塞隆納] 世界遺產篇—米拉之家(Casa Milà),被曲面包裹的奇幻建築

紀念品和人生很像,充滿了激情、幻想、掙扎、選擇、遺憾與後悔。~《早知道就待在家》,謝哲青


每個旅客都在禮品店中失心瘋大失血,從複製畫、耳環項鍊、絲巾、珠寶到明信片,
儘管藝術品要價不斐,等待結帳人的手上都收穫滿滿,除我之外。

藍白相間的米拉之家海報,
是回憶與盤纏、行李箱空間彼此角力後,唯一掛在牆上的紀念品。

除希臘色調使人慵懶,每次看到右上角那片暗紅色污漬,
還會回想起當天紅酒瓶突然破裂,包包內所有物品都未倖免於難的旅遊意外,
也算是另類回憶。




絕難想像這是一棟存在超過一百年的房子。
以2023年的藝術眼光來看,仍然是棟十足前衛的超時空設計。
不論是像沙丘、洞穴、海浪或波浪,如同謝哲青《早知道就待在家》所說,
所有的旅程,都是由真實與虛構的路線構成,它帶著我們橫渡現實與想像的領土。
每位旅人心中,都有自己對米拉之家天馬行空的想像。



閣樓中的米拉之家模型

文森之家是高第設計的第一棟民宅,米拉之家則是他設計的最後一棟民宅,
建於1906至1912年間。

不過,現今依舊前衛的造型,當年完工後,卻被公認是全城最醜陋的建築,
更因波浪狀不規則的白石外牆而被稱為「採石場」 (La Pedrera),
讓委託的屋主米拉先生因此與高第鬧翻,雙方還鬧上法庭。
或許,天才總是孤單!


整棟共9層樓的民宅,特別的絕不只有外觀設計。王儷瑾《巴塞隆納,不只高第》中提到,
米拉之家的結構很特別,建築物本身沒有承重牆,高第只用柱子來承受建築物的重量。所以高第曾說,如果以後要把它改成旅店,可以把所有牆拆掉,重新隔間,建築物也不會塌下來。也因此,米拉之家每個樓層的隔間都不同,窗戶寬大,方便採光。
此外,最初的設計,每一層樓的隔間佈局及大小都不一樣,
3樓隔出3戶住家,4樓隔出4戶住家,5樓隔出4戶住家,6樓隔出3戶住家,最大600平方公尺,最小290平方公尺。

目前僅開放3層樓供參觀,其他部分均為基金會的辦公室。
根據官網,目前裡頭還有3間住戶。


#誰住在米拉之家裡面?

小說家安娜.維拉多米烏 (Ana Viladomiu),正是王儷僅在《西班牙在發現》中採訪米拉之家住戶阿瑪特先生 (Fernando Amat)的伴侶。
而這對伴侶分開後,她仍住在米拉之家內。
透過媒體之前的報導,
得以窺視與開放的樓層那幾間百年前的居家迥然不同的室內實景,
沿著彎曲牆面擺放的藝術收藏品、全白的油漆、白色調的家俱、地毯......

的確,還是要藝術之人才適合如此獨特的風格啊~

Photo Credit: Harpers Bazaar

維拉多米烏也在採訪中表示,
當妳置身於這公寓時不可能有壞心情,因為妳被所有的曲面包裹著。而在每個角落,都能發現美麗。(“It’s impossible to be in a bad mood when you are in this apartment. All the curved surfaces; they envelope you. I find beauty in every corner.”)

Photo Credit: This is Glamorous (Tig), https://thisisglamorous.com/



#重通風與採光的波浪型建築
#從裡到外都得慢慢欣賞


米拉之家,其中一個大中庭;白天夜晚風景迥異

符合人體工學的門把




連鏡子都極盡繁複的彎曲

巴塞隆納首間有地下停車場的房子,車道入口


若參訪完文森之家後覺得高第是位與眾不同的建築師,但在進入曲線世界後,
除了創意巧思與大膽幻想超出當時的未知,
建築設計也沒忘兼具通風與採光等實用性,
鬼才之名當之無愧。


其實最佩服的還有與他配合的建築工匠,
要能夠將他的天馬行空一一落實,還得有精巧細緻的做工,
打造符合人體工學的門把、繁複的門框牆面裝飾、由各式曲線組成的入口黑色大鐵門......
想到就覺得這些工匠均非簡單人物啊!




#巴塞隆納米拉之家VS鹿特丹方塊屋
#建築史上的天平兩端

此趟旅程,正好有機會參觀了兩棟建築史上的極端,
一棟是幾乎沒有直線的曲線造型,另一邊則是全立方體的斜面設計。
前者在1984年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而後者則剛好在同一年興建!

兩相對照,不但大相逕庭,亦非常有趣。

荷蘭鹿特丹的方塊屋 (Kubuswoningen)

雖沒有實際至方塊屋內參觀,但光看網路照片,心中立刻大問號,
這房子,該如何打掃啊?!且斜面的牆壁,怎麼看都有種壓迫感。
待久了可能還會頭暈吧。

至少,米拉之家內牆面與地板都是90度!
弧形的線條、角度,住在裏頭有種可愛奇幻的氛圍,
怎麼想,應該都要比住在鹿特丹的方塊屋舒適些吧。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整體而言,這次在巴塞隆納參觀的高第作品,聖家堂、米拉之家及文森之家,
都相當具可看性,且知識性十足。
除建築本身外,參觀動線、語音導覽、建築知識、高第生平、委託者與時代簡介等,
都十分完整,且可相互呼應。


鐵甲武士造型的煙囪







|延伸閱讀

2023年12月3日 星期日

[荷蘭.海牙] 不只有《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海牙(Den Haag),是這次荷蘭行打定主意必訪的城市。

除想到每位唸國際關係學生都知道的國際法庭瞧瞧之外,
更期待前往與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和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並稱荷蘭三大美術館的,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建築
票價:19€ (2023.10)
官網:https://www.mauritshuis.nl/en/


建於1633至1644年,是棟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荷蘭古典主義的建築代表,
由當時的拿騷-錫根(Nassau-Siegen)親王約翰.莫瑞斯(Johan Maurits)興建的住宅,
他曾是荷屬巴西的統治者。
之後幾經轉手,最後被國家購得,成為收藏王室油畫之處。
1822年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館中有許多知名且經典收藏,非常值得一整個半天,慢慢享受。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館內一景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館內一景



📌《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5)
畫家:維梅爾 (Johannes Vermeer)

《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1665)


這幅畫大家再熟悉不過!可說是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少女回眸,輕啟朱唇,黃藍互補的色調暨柔和也鮮明,
以及那顆低調卻無法令人忽視的珍珠耳環,
難以忘懷。

一進入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牆上就是一大幅3D 列印的《珍珠耳環的少女》,
仔細分析維梅爾畫中所使用的顏料。
當時藍色是極為昂貴的顏料,從產自阿富汗的青金石精細研磨後提取出,要價不斐,
而畫中使用了大量的藍色,足顯示出荷蘭因貿易蓬勃發展的富庶生活。
入口樓層的整面牆介紹畫作顏料與細節

經過考證,17世紀的荷蘭女性不會戴頭巾,而珍珠也太大而不太可能是真的,
所以判斷這並非肖像畫,而是Tronie-- 虛構人物畫像
至於畫中少女是否真有其人,迄今仍有許多不同見解......
但完全不減見到畫作本尊的興奮感。

非常羨慕歐洲學童,從小有機會參觀世界名畫



📌《台夫特一景》(View of Delft, 1660-1661)
畫家:維梅爾 (Johannes Vermeer)

《台夫特一景》(View of Delft, 1660-1661)

除維梅爾的《珍珠耳環的少女》外,
館內還有許多相當著名且精彩的作品,包含這幅《台夫特一景》,
是維梅爾留世36幅畫作中,描繪荷蘭黃金時代最著名的城市景觀畫。


除可在人物畫中可看到他對掌握光影極高明的技巧外,
這幅《台夫特一景》將水面、城市與天空一分為三,
各自透過水中微弱的倒影、雲層密布的雲彩光影,可感受到此時的台夫特,
似乎無一絲風,整座城市充滿寧靜的氣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幅維梅爾畫作,
更別說真的超像相機拍攝的成品。



📌《杜爾博士的解剖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杜爾博士的解剖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這是林布蘭眾多知名畫作的一幅。當年只有25歲的林布蘭,接受外科醫生協會委託作畫後,採用了不同於過往的動態手法呈現當時常見的解剖課。

不僅是明暗之間的強烈對比增添了動態感;
畫中每個人都在看不同的地方,目光集中在圖片框架內部或外部的另一點上,
產生了活潑的構圖。 
而中央那位男子彎腰前傾的構圖更是絕妙,不但展現出動作的進行式,
更能與醫生專注的講解形成對比。實在高明。

戴著貝雷帽的男人(Tronie of a Man with a Feathered Beret, 1635-1640),林布蘭



📌《靜物畫—起士、杏仁與脆餅》(Still Life with Cheeses, Almonds and Pretzels, 1615)
畫家:克拉拉·皮特斯(Clara Peeters)

《靜物畫—起士、杏仁與脆餅》(Still Life with Cheeses, Almonds and Pretzels, 1615)


一開始會注意到這幅靜物畫,是因為畫家名字,是位少見的女性畫家。
原來她可是17世紀來自安特衛普,當時最著名的法蘭德斯靜物畫家。

擅長描繪金屬器物的質感、光線與反射的畫家不少見,沒聽過這位女性畫家很正常,
但皮特斯最特別的是會在這些金屬器皿的反射或倒影中暗藏畫家本人身影。

當天在這幅畫前觀看超久,除近距離觀賞超精緻的細節外,
更對當時畫家來說,相當罕見的將自畫像融入畫作的手法,讚嘆不已。
除了在新娘刀柄上的簽名外,作為畫家暗藏的第二個簽名,
可說是整間美術館最有趣的一幅畫。

找到畫家自畫像了嗎?

位於1樓的展間,牆上掛著《靜物畫—起士、杏仁與脆餅》


而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也收藏4幅皮特斯的作品,其中也有畫家的第二簽名,
彷彿是在玩威利在哪裡似,
有興趣的朋友可仔細搜尋畫中的自畫像在何處!

《桌面,藝術家在杯與水壺上的反影》
(Still Life with Flowers, a Silver-gilt Goblet, Dried Fruit, Sweetmeats, Bread sticks, Wine and a Pewter Pitcher) PEETERS, CLARA, 1611
Copyright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金絲雀》(The Goldfinch, 1654)
畫家:卡爾·法布里蒂烏斯 (Carel Fabritius)

《金絲雀》(The Goldfinch, 1654)

師從林布蘭的卡爾·法布里蒂烏斯,在32歲完成這幅畫當年就因大火英年早逝,
但這幅畫使用強烈且具厚度的筆觸彰顯鳥的羽毛,還有翅膀的金色顏料都讓人印象深刻。

📌《公牛》(The Ball, 1647)
畫家:保羅斯.波特 (Paulus Potter)

《公牛》(The Ball, 1647),相當巨大的動物畫!

 
據官網表示,這幅作品是館內最著名的畫作之一,也是荷蘭自然主義繪畫的縮影。
除了波特以極宏偉的尺寸畫了公牛這普通的動物,他卻沒忘了畫中極小的細節,
例如空中的雲雀、草地上的青蛙、公牛背上的蒼蠅和牛的鬍鬚。
因為畫實在太大了,我再認真看,也只能看清楚地上的青蛙跟幾隻蒼蠅......


從館內遠眺海牙街景

之所以很愛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除有大師之作外,
館藏小而美也是關鍵。

每幅畫可慢慢欣賞、查詢時代背景,花個半天就能滿足,不會有太多未竟之處,
不像普拉多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館藏多而豐,走到腿軟還看不完,
是座相當適合旅人的美術館。


#DenHaag
#Mauritshu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