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雜誌上看到米果的專欄,
但總是處於資訊爆炸時刻,幾乎未能靜心完整閱讀。
反從自家書櫃隨手取下的《一個人的粗茶淡飯 2—偏執食堂》,
平凡的書寫日常,卻讓人一篇接著一篇,欲罷不能,對著文字微笑或猛點頭。
其中多有停頓,大多陷入自己對類似美食的情有獨鍾記憶,難以忘懷的偏執與喜好,
真要寫,也是半本書了。
像是她描述最盡興吃芒果的模式,
如此豪邁的吃法,與專屬廚房內,唯我獨享的模樣,如出一轍。
小時總是乖巧,早餐定是在家裡吃、帶便當帶到國中畢業,
每天便當盒回家,乾乾淨淨,一粒米都不剩,
老媽總是說我「好嘴斗」,不挑嘴,尤其跟我那很有自己堅持的老哥相比;
從小到大,只要她煮的,都是美食。
經常說,都是因為我有一位萬能的媽媽,才能如此無能的女兒。
直到有了自己的廚房,才發現,其實我廚藝也不差啊 XDDDD
對老媽來說,
舉凡包子饅頭,都只是信手拈來的打發時間;
端午節的肉粽、中秋節的蛋黃酥、冬至的五彩湯圓、過年的發糕,甜糕、嘴饞想吃的韭菜盒子、山上自個種的蔬菜各種再製品——蘿蔔糕、菜圃、雪裡紅等等,
只要你想得出來的名堂,她都變得出來。
顯見,家裡的廚房,根本無我容身之處。
喔,忘了說,那時候她還是位職業婦女。
看了〈像南部粽那樣的吃食小偏執〉,會心一笑。
原來粽子國裡,南北之爭遍地開花,如火如荼,各家各有輸贏。
從小就是老媽包甚麼我吃甚麼,也不求甚解的我,
一直到去南部唸書的老哥,開始嚷嚷起「為什麼家裡都不包南部粽?!」,
這才知道,
原來多年來吃下肚的,是北部粽啊!
某年老媽採買前突然問,「今年粽子裡面想要吃到甚麼料?」,
才驚覺,原來對於餡料我們也是有選擇權的!!!
除了特不愛鹼粽的紅豆餡外,
舉凡值錢的料我都不愛,蛋黃、魷魚、栗子之流最好都不要出現,就是只愛花生、香菇、
肥瘦適中的滷肉,淋上甜辣醬,人間美味。
也難怪高雄的郭家菜粽如此對我胃口~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飲食習慣也有了不容被打破的偏執:
極度喜愛酥酥脆脆的口感,
看到米果所寫「鯛魚燒非得趁熱吃不可,外皮鬆軟,邊緣最好有點小小的焦脆口感」,
真是遇到知音來著。
此外, 荷包蛋半熟的最棒、
酥的絕不能與溼的混在一起,
像是土魠魚羹無法接受、排骨麵也無法,若是咖哩炸雞,還得多問一句,「醬汁是另外裝嗎?」
鹹酥雞若非外帶不可,一定小跑步回到定點,否則軟了就不脆了,
臭豆腐跟車輪餅,肯定要現場吃的呀! 盒子一蓋上,心就碎了......(是有沒有這麼誇張 XDDD
舉凡酥脆食物,至今難以忘懷,
臺南的友愛鹹酥雞、南投集集某個巷弄內的「心太軟」臭豆腐、
香港待幾天就吃幾天的北角雞蛋仔、
大阪城巷弄裡,這輩子吃過最脆口的鯛魚燒......
至於,單身食堂的料理新世界,就留待下一篇待續。
提筆至此,若再不擱止,也太磨人......
但總是處於資訊爆炸時刻,幾乎未能靜心完整閱讀。
反從自家書櫃隨手取下的《一個人的粗茶淡飯 2—偏執食堂》,
平凡的書寫日常,卻讓人一篇接著一篇,欲罷不能,對著文字微笑或猛點頭。
其中多有停頓,大多陷入自己對類似美食的情有獨鍾記憶,難以忘懷的偏執與喜好,
真要寫,也是半本書了。
像是她描述最盡興吃芒果的模式,
「後來我也學父親,站在水槽前方吃愛文芒果,既不預先削皮也不切片切塊了,直接低頭彎腰,......慢慢撕下一片一片外皮,先把外皮內側的纖維啃乾淨,再來大口吃果肉。......直到芒果籽都啃乾淨,隨即扭開水龍頭,手掌洗到手肘,再用雙手捧涼水,把臉頰和下巴都洗乾淨,好個清爽的結尾。」
如此豪邁的吃法,與專屬廚房內,唯我獨享的模樣,如出一轍。
小時總是乖巧,早餐定是在家裡吃、帶便當帶到國中畢業,
每天便當盒回家,乾乾淨淨,一粒米都不剩,
老媽總是說我「好嘴斗」,不挑嘴,尤其跟我那很有自己堅持的老哥相比;
從小到大,只要她煮的,都是美食。
經常說,都是因為我有一位萬能的媽媽,才能如此無能的女兒。
直到有了自己的廚房,才發現,其實我廚藝也不差啊 XDDDD
對老媽來說,
舉凡包子饅頭,都只是信手拈來的打發時間;
端午節的肉粽、中秋節的蛋黃酥、冬至的五彩湯圓、過年的發糕,甜糕、嘴饞想吃的韭菜盒子、山上自個種的蔬菜各種再製品——蘿蔔糕、菜圃、雪裡紅等等,
只要你想得出來的名堂,她都變得出來。
顯見,家裡的廚房,根本無我容身之處。
喔,忘了說,那時候她還是位職業婦女。
看了〈像南部粽那樣的吃食小偏執〉,會心一笑。
原來粽子國裡,南北之爭遍地開花,如火如荼,各家各有輸贏。
從小就是老媽包甚麼我吃甚麼,也不求甚解的我,
一直到去南部唸書的老哥,開始嚷嚷起「為什麼家裡都不包南部粽?!」,
這才知道,
原來多年來吃下肚的,是北部粽啊!
某年老媽採買前突然問,「今年粽子裡面想要吃到甚麼料?」,
才驚覺,原來對於餡料我們也是有選擇權的!!!
除了特不愛鹼粽的紅豆餡外,
舉凡值錢的料我都不愛,蛋黃、魷魚、栗子之流最好都不要出現,就是只愛花生、香菇、
肥瘦適中的滷肉,淋上甜辣醬,人間美味。
也難怪高雄的郭家菜粽如此對我胃口~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飲食習慣也有了不容被打破的偏執:
極度喜愛酥酥脆脆的口感,
看到米果所寫「鯛魚燒非得趁熱吃不可,外皮鬆軟,邊緣最好有點小小的焦脆口感」,
真是遇到知音來著。
此外, 荷包蛋半熟的最棒、
酥的絕不能與溼的混在一起,
像是土魠魚羹無法接受、排骨麵也無法,若是咖哩炸雞,還得多問一句,「醬汁是另外裝嗎?」
鹹酥雞若非外帶不可,一定小跑步回到定點,否則軟了就不脆了,
臭豆腐跟車輪餅,肯定要現場吃的呀! 盒子一蓋上,心就碎了......(是有沒有這麼誇張 XDDD
舉凡酥脆食物,至今難以忘懷,
臺南的友愛鹹酥雞、南投集集某個巷弄內的「心太軟」臭豆腐、
香港待幾天就吃幾天的北角雞蛋仔、
大阪城巷弄裡,這輩子吃過最脆口的鯛魚燒......
至於,單身食堂的料理新世界,就留待下一篇待續。
提筆至此,若再不擱止,也太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