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讀後小感]不說謊,我們活不下去!

一位年輕女助理拿著一塊板子接近公園內的年輕男子,
請他們參與一項調查,並留下她的電話,說事後有問題可打給她討論。
其中一半男人在跨越峽谷上方的吊橋上遇到助理,受訪時男人得抓著搖晃吊橋扶手邊回答;
另一半男人則在公園板凳上安穩地回答問題。

猜一猜,哪一組男人比較容易被女助理吸引,事後打電話給她?

事後發現,有65%吊橋上的男性事後打電話,
但只有30%的板凳上男性打了電話。

What a surprise!!
原來,吊橋上的男人得到女助理電話時,心臟正因吊橋晃動快速跳動、冒汗、呼吸急促,
他們誤把某些生理反應歸因於女助理的吸引力,
也就是說,你的生理反應欺騙了你自己。
所以,這故事告訴我們甚麼呢???

若想要那位心儀已久的男人注意到妳,想辦法與他置身於危險情境中,
好好把握機會吧!
整本書,數不盡的研究實驗及論點,
結果印象最深刻的,只有這個最值得記住的實驗!!!!  XD
能獲此心得,也不枉費時讀完這本有趣的書了。


你覺得「說謊」是壞事嗎??
你看得出來誰在說謊嗎??
你覺得你誠實嗎??
價值觀中總認為該譴責的厭惡,
作者伊安,萊斯禮(Ian Leslie)在《不說謊,我們活不下去!》(Born Liars- Why We Can't Live Without Deceit)卻說,
其實說謊這件事並沒有你想得那麼糟,
我們每個人,幾乎天天都會說謊~~

明明不舒服卻還說「謝謝,我還好。」
客戶剪了一頭很糟糕的髮型卻還要說「你的新髮型真好看!」
撕開期盼已久的聖誕節禮物卻發現竟然是百貨公司贈品時還說「謝謝,我好喜歡~」
老婆端出一道難以下嚥的料理卻仍需讚美「妳煮的真好吃!」
族繁不及備載.......

說謊不代表天性的墮落,
而是人的天性。
這是,眾多實驗歸納而成的性惡論吧。

研究發現,人幾乎從出生後就有說謊的能力。
嬰兒在學會說話前,就會有偽裝行為,
2-4歲兒童會為避免懲罰或隱瞞小過錯而說謊,
4歲之後,則會經過思慮後練習這項迷人新能力。
乍看之下很驚悚,但為人父母的其實不用太擔心小孩變成壞孩子。
專家說,等孩子入學後接觸到「社會回饋」後,說謊情況就會慢慢減退,
只是,若孩子在8歲還持續性說謊,就必須注意他是否對這項技能上癮了,
並且父母、學校的教育方式,也形塑孩子是否容易說謊的性格。
高壓懲罰性的教育,會導致小孩以無窮盡的謊言以避免受罰,
不要時時語帶威脅的質疑孩子,他會以更負面的方式回饋。


說謊很容易嗎?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或許如此,
但從人腦結構來看,要說一個大家都相信的謊言,也並非件易事。
一般人都懂得如何察言觀色,但你有發現嗎?
最佳騙子都是那些有魅力、有同理心、有能力比平常人預想好幾步的人,
李奧納多在《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中高明的迷人騙子不正是如此!?
誰會想到一個相貌英俊,年輕貌美的機師,原來是個竊取錢財的大騙子??


作者也顛覆一般人對犯罪科學的看法,
隨著科技進步,科技發展總該優於人性難免的脆弱及缺失吧!
只是,測謊機真的有用嗎??
誠實的人在面對這個恐怖機器時也會不自覺地緊張、盜汗、心跳加快啊!
許多認罪的人其實是在極度"不友善"的審訊情境下認罪的,
天知道時至今日還有多少刑訊是假測謊機之名行事呢?


醫學上的謊言也令人為之驚嘆。
二次世界大戰時戰區醫藥不足,沒有嗎啡能降低即將進行手術的傷兵,
情急之下,護士只好注射稀釋後的食鹽水,並讓傷患以為是麻醉劑。
神奇的是,手術過程中完全沒有麻醉的傷患只感到些微疼痛,且無快休克現象。
絕難想像在沒有麻醉情況下,有人能夠忍受如此劇烈疼痛,
只因他認為他被施打的是真的止痛藥!
善意的謊言--「安慰劑」,竟跟最強的止痛藥一樣有效!!!

下次注意一下你吞的藥丸是甚麼顏色吧!
專家研究,藥效的重要決定因子之一正是藥物的顏色
藍色安眠藥較有效、綠色藥丸容易降低焦慮、白色藥物治療潰瘍最有效,非常小的藥丸對病患最有效.........
藥物不只是藥丸,而是一種鑲嵌在流轉宇宙中的故事符號,說明了安慰劑的神秘。
心理竟能影響生理至如此程度,
還有甚麼事情是我們相信之後,還做不到的嗎?!


Born liars, 不只是那些吐出口的話,
沒有說出來的想法,也常常缺乏真實性,
通常稱之為--過度自信,或是不切實際的樂觀,
說穿就是種「自我欺騙」。
大多數父母認為自己小孩比其他小孩還更聰明乖巧、
有對象的人會認為自己的情愛關係比他人要好,
自信滿滿地認為自己的病正在好轉中,
心理學上稱之為「正向錯覺」。
別認為這樣的自我欺騙不好,
研究發現,善於自我欺騙的運動員在競賽中表現更耀眼,在其他行業中也是如此。




作者從兒童成長發展、醫學安慰劑研究、測謊的科學、商業行銷、邪教信仰、幻術治病等各種實際案例,介紹了謊言的各種呈現形式,
彷彿上了好幾堂教育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精神病理學、消費行為學到哲學的通識教育學程,
旁徵博引實驗與研究成果,
饒富趣味性,更有助於探索自我及周遭的一切。


現在,若你問我,說謊是壞事嗎?
恐怕,
再難以簡單的是非對錯回答如此大哉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