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一本有趣的小書《思考的藝術》出版後,
Rolf Dobelli 半年後又出了第二本也相當趣味的《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上本書,提醒我們怎麼"想",
This one, remind us how to "do."
作者告訴我們什麼時段向上司簡報會有最佳效果、
面對複雜決策時,要相信自己感覺還是根據評估來判斷??
一個擁有太多機會的人,不如懂得關上門、破釜沉舟的人、
面對比你更優秀的人才,支持他,而非抹黑他,會給自己帶來長遠的獲益。
擬定精準的計畫,不如向過去的經驗請益........
為什麼我們不要太相信占星術?
只要你知道何謂福勒效應(Forer Effect)就能了解。
1948年,心理學家福勒將取材自不同雜誌的星座解說混在一起,讓測試者認為這是專門針對他個人所寫的,有86%的人認為相當準確。
基本上,他所蒐羅的描述,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內容。
其中包括
「你喜歡一定程度的改變,但在受到限制與桎梏時感到不愉快」、
「有時候你表現外向,為人和藹可親且開朗,有些時候卻又內向、多疑而謹慎」......
的確,你我看到這樣描述時,大多會覺得,『沒錯,this is me!』
作者很妙,認為商業顧問及分析師基本上與占星師是同種類型的人,
看似專業的評估報告,
實際上,
不過只是適用於每支股票的一般性評論,
也就是說,
完全不足參考。
聽完作者的分析,
你還會想去算命嗎???
擬人化(Personification)
告訴我們人們寧願讀小說,而不願看統計數字的原因。
這跟現在閱聽眾喜愛影像式的閱讀方式,而非專業圖表的呈現是類似的。
一張好的照片,勝過一堆統計數字。
私房錢效應(House Money Effect)
相較賺來的錢,我們對於贏來、撿來、繼承來的錢,
會使用得更輕率。
人們比較敢將投機贏來的錢花在高風險的地方。
這也就是為何樂透得主多年後往往比中獎前更貧窮!!
作者藉此提醒我們,要小心各企業贈送的紅利點數,或各項優惠,
因為這些優惠券,
往往會讓你花更多錢啊!!!!!
戒之,慎之。
此外,
本書仍維持著輕鬆詼諧的插圖。
其實啊~仔細閱讀此書後,
會發現有些概念仍然是屬於"思考"範疇,
但硬冠上"行為"之名~~~
想想也是,
人生在世,常犯的錯誤雖說不少,
但也實在沒有多到可以寫成2本書吧!?!?
思及至此,竟也稍微寬慰。
看第一本書,有驚艷的感覺,每個短短的篇幅,
卻直白地道出真理。
但第二本仍是維持同樣方式,
就少了點新奇的感受~~~~~
作者仍有句話深得我心,
我們不需要太聰明,
只是,
少耍笨點就好。
Rolf Dobelli 半年後又出了第二本也相當趣味的《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上本書,提醒我們怎麼"想",
This one, remind us how to "do."
作者告訴我們什麼時段向上司簡報會有最佳效果、
面對複雜決策時,要相信自己感覺還是根據評估來判斷??
一個擁有太多機會的人,不如懂得關上門、破釜沉舟的人、
面對比你更優秀的人才,支持他,而非抹黑他,會給自己帶來長遠的獲益。
擬定精準的計畫,不如向過去的經驗請益........
為什麼我們不要太相信占星術?
只要你知道何謂福勒效應(Forer Effect)就能了解。
1948年,心理學家福勒將取材自不同雜誌的星座解說混在一起,讓測試者認為這是專門針對他個人所寫的,有86%的人認為相當準確。
基本上,他所蒐羅的描述,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內容。
其中包括
「你喜歡一定程度的改變,但在受到限制與桎梏時感到不愉快」、
「有時候你表現外向,為人和藹可親且開朗,有些時候卻又內向、多疑而謹慎」......
的確,你我看到這樣描述時,大多會覺得,『沒錯,this is me!』
作者很妙,認為商業顧問及分析師基本上與占星師是同種類型的人,
看似專業的評估報告,
實際上,
不過只是適用於每支股票的一般性評論,
也就是說,
完全不足參考。
聽完作者的分析,
你還會想去算命嗎???
擬人化(Personification)
告訴我們人們寧願讀小說,而不願看統計數字的原因。
這跟現在閱聽眾喜愛影像式的閱讀方式,而非專業圖表的呈現是類似的。
一張好的照片,勝過一堆統計數字。
私房錢效應(House Money Effect)
相較賺來的錢,我們對於贏來、撿來、繼承來的錢,
會使用得更輕率。
人們比較敢將投機贏來的錢花在高風險的地方。
這也就是為何樂透得主多年後往往比中獎前更貧窮!!
作者藉此提醒我們,要小心各企業贈送的紅利點數,或各項優惠,
因為這些優惠券,
往往會讓你花更多錢啊!!!!!
戒之,慎之。
此外,
本書仍維持著輕鬆詼諧的插圖。
其實啊~仔細閱讀此書後,
會發現有些概念仍然是屬於"思考"範疇,
但硬冠上"行為"之名~~~
想想也是,
人生在世,常犯的錯誤雖說不少,
但也實在沒有多到可以寫成2本書吧!?!?
思及至此,竟也稍微寬慰。
看第一本書,有驚艷的感覺,每個短短的篇幅,
卻直白地道出真理。
但第二本仍是維持同樣方式,
就少了點新奇的感受~~~~~
作者仍有句話深得我心,
我們不需要不必要的狡黠、不需要新的點子,也不必過度作為;我們只要別那麼笨就好了。真的,
我們不需要太聰明,
只是,
少耍笨點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