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讀書小感]安靜,就是力量。

這書名,一副就是給太吵的人看的!
(不過我單純是為了涉獵知識才閱讀的,哈哈!)
有時候,我們常被自己的多重面向所搞混,
困惑自己究竟是屬於外向者,亦或內向的人?
其實,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外向或內向,
大多數人都屬於「外向的內向者」或 「內向的外向者」。

外向、內向,extrovert, introvert

這形容詞我們從小聽到大,
也不自覺或習慣用這樣的二分法來區分你我所熟悉或不熟悉的對象。
而當一個人被我們貼上外向或內向的標籤時,
往往又免不了夾帶著些許的刻板印象於其中。

似乎,外向的人代表的就是魅力、反應快、喜歡與人相處、頭腦快、有吸引力;

而內向者代表著安靜、害羞、謹慎、不喜歡講話、喜歡獨處......

從小到大,主動在課堂上發言或提問的,容易被老師記住,
但若只喜歡安靜地待在位子上看書或畫圖,搞不好老師還會認為你有自閉症傾向;
會議中常常表示意見或想法的員工容易受上司賞識;
一群朋友中,活潑好動的總能成為團體中矚目的焦點人物。
類似的強調外向文化,不時出現在你我生活中。


為什麼作者要寫這本書?

她發現,
現代人身處在一個認為「外向是主流」的社會中,社會也以外向性格的標準來教育大眾。 
從學校到公司,
都被潛移默化成為適合或鼓勵外向者生存的場所。
從課桌椅的安排、辦公室的腦力激盪會議、打破獨立辦公區域的開放式空間、坊間到處都是激發潛能、展現領導能力的課程或書籍...... 
從1920年代開始,為了因應商業推銷的需要,外向特質的人開始被廣泛宣揚。而為了能順利推銷自己的汽車與各項產品,企業也青睞外向者擔任業務員的職務。外向特質被讚揚是在社會上致富跟事業成功的關鍵。
而內向者呢??? 甚至被精神科學家視為一種精神疾病,甚至警告家長不能讓小孩出現內向徵兆,有的話要及早「矯正」。

但是,真的要把每個人都〝改造〞成活力四射的人嗎!

作者告訴我們,
其實,
安靜,才是力量。

最成功的銷售員,都不是外向性格;

公司裡最優秀的設計師,也不是外向性格;

很多人都誤認內向等於害羞,

作者說,
內向者未必是害羞的人。害羞的定義是害怕羞辱。害怕社會一般人對自己不認同。然而內向只是喜歡「刺激程度不要太強」的環境而已。

讀完這本書,有種解惑的感受。
To be honest, 我一直都是屬於內向的人。

在眾人面前講話,總是會讓我不自在、
也可以跟人輕鬆哈啦,但真要我選擇,我寧願埋頭閱讀或待在我自己的『美妙境界』裡頭。

所謂美妙境界,
是「你所能接受到最佳刺激程度」的地方。而美妙境界可以由自己操控,可以建立自己的工作習慣、嗜好和社交生活,讓自己盡量多待在美妙境界當中。

書中作者也介紹了一些名詞,例如「美妙境界」、「流動」、「自由性格」,

告訴我們,內向性格的人為何可以成功? 為何可以讓你不覺得他其實是內向的人?
另外也給父母、情侶、師長各種建議,
如何與內向性格的孩子、另一半相處。
個人覺得這些實際的建言都還蠻受用的,
只是希望未來自己當人家的娘時,
也會記得不要強把自己孩子改造成外向性格的人.......... XD


最後附上Susan Cain在TED上的演講,
基本上就是本書的精華版。
沒空看書的朋友們,聽聽也會有收穫唷! 

 http://www.ted.com/talks/susan_cain_the_power_of_introverts.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