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幾乎不曾存在我記憶中的城市,
在我閱讀了 "追風箏的孩子"後,粗淺地認識了它。
故事採用倒敘法,第一章的時間點剛好就在911發生後幾個月。
男主角,阿米爾,聽到了一個他刻意遺忘已久的名字,哈山。
阿米爾和哈山是從小到大的玩伴,
但兩人之間,不完全是"朋友",更多是主與僕,或普什圖人與哈札拉人間的關係。
雖不太清楚阿富汗的歷史,但查了一下,發現:
"自從18世紀中葉現代阿富汗國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屢屢受到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圖族的迫害,很多人從各個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中部山區 "
哈山雖不識字,但卻是盛行於喀布爾風箏比賽中,追風箏的高手。
但在一次阿米爾得到風箏比賽冠軍,哈山幫他追到風箏後,
因為背叛,2人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
這個過錯也在阿米爾心中埋下贖罪因子。
現在,阿米爾住在美國已經20年,為了哈山的兒子,他必須回到危險的阿富汗,
更重要的是,時至今日,他才知道,
原來哈山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
此時的阿富汗正受控於鐵腕手段的塔利班政權下,
書中也描寫塔利班政權如何破害當初認為是將他們自蘇聯軍隊解放出來的人民。
從作者的敘述,可知道,當1996年塔利班掌權時,阿富汗人將他們視為驅逐蘇聯的英雄,
認為和平終於來到。
但很快地,他們知道,一切並非如此。
幾個月後,塔利班禁止了風箏比賽,
1998年,開始屠殺哈札拉人。
只有神學士能吃肉、一般人不能正眼看他們、神學士禁止女性就業及上學、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等活動。他們新成立的宗教警察負責執行上述的禁令,違例者可被鞭打。對於偷情的處置,是用石頭砸到人致死為止.....................
阿米爾要回到喀布爾尋找哈山兒子時,是從賈拉巴巴進入喀布爾,
巧得是,在我從谷哥搜尋阿富汗歷史時,看到中國時報派駐東南亞記者梁東屏的blog:
"從賈拉巴巴到喀布爾"
http://blog.chinatimes.com/lonecrane/archive/2007/05/02/162460.html
他走的也是這條路~
(也可透過這篇文章簡單了解阿富汗。我覺得梁對阿富汗這個國家的形容也蠻妙的,他說,很多人出國都不會忘了去歷史的廢墟觀光,但應該沒有人會專程去阿富汗廢墟,因為,那裏根本就是"廢墟國"。)
文中對這段陸路的形容是:
一路的坑洞、碎石子、兩 邊的崇山峻嶺、無數架著各式武器的檢查哨以及沿路廢置的蘇聯坦克。
怎麼會這樣?
是因為阿富汗歷經了二十多年對 蘇戰爭、軍閥內戰,北方聯盟對「塔立班」戰爭,交戰各方於不同時期在路上設置了無數的地雷,把所有的路面都炸完了,也因為酣於戰爭,從來沒有任何一屆政府 有時間去予以修復,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
故事最後,
阿米爾用幾乎喪失性命的方式找回了哈山兒子--索拉博,
並將這個同父異母弟弟的兒子帶回美國,當成自己兒子扶養。
最難忘的一幕,
作者聽到哈山曾對他講過的話,在他20年後再度前往故鄉尋人,終於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索拉博後,拖著重傷的身子,請一路上陪伴他的司機法里再幫他一個忙時,
法里說了同樣的話:
聽到這句話的阿米爾哭了,淚水源源不絕淌下臉頰,刺痛他皮綻肉開的嘴唇。為你,千千萬萬遍。
看到這句話的我,也留下了淚。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多少無私的付出及真誠的對待。
我期盼著,有一天,
也能說出,
為你,千千萬萬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