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想,去過這麼多次日本,好像真沒排過美術館行程。
去國外逛美術館,似乎是啟動單人旅遊模式後才有的安排。
成千上萬件作品的博物館、美術館,太需要細細觀賞停留,
若無志同道合旅伴,
隻身前往再合適不過。
逛展毫無壓力,逛到過了用餐時間也無妨,
一幅畫愛駐足多久就多久。
自從幾年前英倫行,一口氣逛了6間博物館後,對西洋藝術興趣似乎更為濃厚些,
加上將成行的歐洲之旅,已安排數間美術館,趁機多吸收點西洋美術養分,總是必須。
上野公園區域藝文氛圍濃厚,周遭還有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都美術館、上野之森美術館,及國立科學博物館,真讓人難以取捨呀~
時間有限下,最後毫無懸念選擇「國立西洋美術館」,
最重要關鍵,就是這間美術館有件與繪畫、雕塑同等重要的藝術品—
由法國近代建築大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所設計的建築主館!
國立西洋美術館—世界遺產
柯比意於1956年所畫的美術館草圖手稿 |
柯比意所創作的17個建築作品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當中,其中唯一位於亞洲的便是這間國立西洋美術館。畢竟要去到法國、瑞士、比利時等地難度較高,日本相比之下容易許多。
1959年完工的美術館具體體現了「無限成長美術館」的思想,包含了:
- 通過底層架空空間進入的中央展廳,由此參觀四方型螺旋狀的展覽室
- 建有呈卍形的2樓夾層
- 根據展覽室分隔牆的長度,改變展覽室的大小或營造空間延伸效果
可以看見二樓夾層(目前未對外開放) |
使用姬小松木材製成框架,再注入混凝土製成。表面有漂亮的木紋 |
從2樓展廳俯望1樓展間 |
每根柱子間距以6.35公尺間隔均勻排列;2樓展覽室的天花板較低 |
若有特展,不要猶豫,就買票進場吧!
這次特展這麼剛好就與即將前往的國度相關—【西班牙形象:通過版畫傳播的形象】
當然二話不說購票入場。
1.黃金時代的照射:唐吉軻德與委拉斯凱茲
2. 西班牙的發現
2. 西班牙的發現
3. 鬥牛、生與死的祭典
4. 19世紀加泰隆尼亞的革新
5. 超越哥雅:探尋20世紀西班牙美術的伏流
6. 日本與西班牙:20世紀西班牙版畫的接受
這場特展蒐羅了17世紀初至20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版畫的歷史發展。從追溯西班牙版畫的譜系開始,展出里貝拉、哥雅、福爾圖尼、畢加索、米羅、達利等人作品外,還介紹許多19世紀英國和法國創作的西班牙風格作品,例如德拉克洛瓦和馬奈。本次展覽也從日本40多處借展,能夠一次飽覽西班牙藝術發展,頗為值得。
畢卡索藍色時期作品:The Frugal Repast |
真跡與書本上的差別
常設展的收藏作品年代從14世紀橫跨至20世紀,舉凡繪畫、雕刻、工藝品等全方位的藝術品皆應有盡有。
好不容易走出特展間,才發現常設展竟有多達6,000件收藏品!
最近正為了歐洲之行認真研讀西洋藝術史,剛好就有機會實際參訪此地,
先預習一番,百聞不如一見。
館藏眾多知名大師的作品,從巴洛克時期的魯本斯(Paul Rubens)、寫實主義的高爾培(Gustave Courbet),到印象派的莫內、塞尚、雷諾瓦、梵谷等等,真要每幅認真欣賞,光常設展就能待上半天!
這幅長寬達2公尺的《睡蓮》是莫內較晚期的睡蓮作品,
館方在前方擺設了座椅,應該也是讓觀者慢慢品味這壁畫般尺寸的巨作。
看似隨性勾勒的蓮與葉,花與池,
有種在眼前緩緩流動的平靜感。
要是遊客再少點就更棒了! XDD
莫內 睡蓮 |
除《睡蓮》外,還很喜歡莫內的《陽光下的白楊林蔭道》,
淺藍、淡黃與粉白,已能感受到涼爽,
加上印象派擅長的光影變化,更輕柔得像能感受到微風般愜意。
最後還在紀念品店買了這幅畫的周邊留念。
幾乎每幅作品皆能近身觀賞,少數禁止拍照,大多數都可留影。
除了大師作品外,特別對荷蘭畫家們的靜物畫特別有感,
也許是因為畫過幾幅色鉛筆靜物畫,對於油畫能表現出的質感、筆觸、對比、明暗,
更讓人驚豔,真的層次高上太多多多~
第一次認識這位畫家,雖然初看此畫覺得樂譜捲曲的頁邊有些做作矯情,
但再看到魯特琴腹部上,那手指細微地畫過灰塵的痕跡,實在太逼真,
當下燃起一股想報名油畫課的衝動!
短短3個多小時的停留,覺得還是太短些,
下回若還有機會來上野區,
除想再次參訪此地外,也想一訪書寫《西洋美術鑑賞術》作者秋元雄史(Yuji Akimoto),同時也擔任館長的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
滿心期待下回日本關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