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一天,彷彿歲末年終之際,總要不免俗來趟回首過去,放眼未來的儀式,才算完整。
疫中,哪兒都去不了的時分,
細細回顧,也挺好的。
熟悉多年的3字頭,竟就這麼過了。
而今而後,得習慣另一個數字,十年相伴。
似乎有過那麼一段時光,對許多人事物總有說不上的堅持,也給不出啥理性的緣由。
每場馬拉松比賽都要搞到氣力放盡,才對得起自己;都忘了量有高低,肌肉才有機會喘息,不易受傷。
講沒三句話就易動怒,每每爭吵都想要贏。都忘了面對家人,或許還有更睿智的相處之道。
遭逢不公不義,總捶胸頓足,許久不散;都忘了善待自己,「不以好惡內傷其身」,方為自愛。
無常的事,過去都是新聞上的遙遠;這幾年,突然變為身邊耳聞的不忍。
年歲有之,無常也近之,
輔以,疫情之下,人皆渺小;
更能珍惜尋常,活在當下。
不惑已至,還未能有孔老夫子的智慧,人生的迷惑、不解,存在依舊。但已深知,幸福置身於日常瑣碎裡,是每天生活的常規、觸碰、凝視,與共進晚餐。
說到這兒,就想起近期所讀洪愛珠寫家中事,寫飲食味道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其中〈吃麵的兆頭〉,透過邀約吃飯,實則端詳身邊男子,是發乎情,或僅止於禮。
「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有我趨吉避凶的直覺,和頻繁進出本地寺廟,可能的庇蔭。總之見識過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事先有兆,不必自欺欺人。」
(後來才知,她終得吃麵和生活的同伴,原來就是小日子裡的中年大叔黃威融啊!)
她與他一同前往的,是蘆洲切仔麵。要我,應是帶去忠誠牛肉麵吧!完全懂她所說,「約人去吃切仔麵,意思近乎於,家裡隨便坐坐,吃個便飯。」,自己人來著。
若有心願,求一位吃肉喝酒的同伴就不錯了。
值此疫情,只示範一次,如何大口喝酒吃肉慶生去。